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時事我見 June 19 Sun 2011
注視痛苦

開春以來,台灣媒體關注國際事務的比例大幅提高。先是在北非遍地開花的「茉莉革命」,以及陷入僵局的利比亞戰事;緊接的日本地震、海嘯和核災,更成為新聞鏡頭日夜緊盯的焦點。同時間佔據國內版面的「霸凌」事件,則是在網路影片曝光後輿論譁然,引發各界對此議論紛紛。透過媒體的鏡頭與文字,我們看到了在武力衝突中流血倒下的北非人民、聲嘶力竭控訴軍人的受暴婦女;見識到人類在天災中的脆弱徬徨,在生死離合間悲痛掙扎;而霸凌新聞裡「強凌弱、眾霸寡」的基本模型,也透過剪接網路影片來傳達被霸凌者的無助吶喊。

近來媒體上大量播放的苦難影像,讓我想起桑塔格(Susan Sontag)在「旁觀他人之痛苦」中的論述。這位重量級的知識份子分析媒體影像所傳播的「痛苦」訊息,認為那些看似客觀呈現的戰爭或災難新聞,通常包藏著特定的價值判斷與利益取向。它們可能是將戰爭合理化的檄文序章,也或許要藉著滿足大眾的偷窺欲望和憐憫姿態來刺激收視率。桑塔格同時以心理學的口吻提醒,當觀眾看了撼人心弦的痛楚,似乎也代表已經在道德上「關心」過那些可憐處境。至於苦難背後的結構成因以及觀後該採取的行動,就在我們拿起遙控器轉台時被輕鬆地迴避了。

「直視痛苦」,正是助人專業者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內容。不論在諮商室、診間或是校園的某個角落,我們陪伴痛楚的心靈、聆聽他們不堪回首的創傷經驗。那些時而全景、時而特寫的歷程描述,猶如從不同角度拍攝的戰爭與海嘯畫面,傳達一波接一波的深沈恐懼與失落。當我們對這些苦難感同身受,專業訓練讓我們馬上記起教科書的提醒,此時更應密切監測關係中的移情和反移情,並從中找出情感糾結的關鍵所在,再以各種專業技巧協助他們跳脫既有的模式窠臼。

我們都清楚,即使具備了深刻同理和高超的會談技巧,也不可能解決個案在性別、社經、文化等不同層面的結構困境。若干基進主義(radicalism)的專業者甚至認為,當痛苦背後所意涵的結構性壓迫被有意無意忽略,那麼不管是諮商輔導、精神分析還是藥物治療,都只是讓個案在較少衝突的狀態中繼續過日子,反而間接鞏固了壓迫系統的運作機制。為了不成為幫兇,他們遂積極投身各種社會運動來改變結構。這類觀點通常被批評逾越專業身份,不過也讓我重新思索:注視痛苦之際,自己在所謂的專業工作上究竟回應了什麼?又保留了多少?(文/黃文弘醫師)

 
 
更多文章
也談「林來瘋」
霧中風景
流動的節日
從兒童團體心理治療歷程中練習承接痛苦與涵容黑暗力量
2011年度死人風雲榜
如果杜鵑不唱歌
飄洋過海的牛角梳
自然與心靈:陸前高田一本松
最新關係焦點:父子關係!
賈伯斯之死—大家一起hungry and foolish
蘋果的滋味
放榜後的一場筵席
抱歉!我失約了!
洩密者
想像愛滋器官移植後的救贖
魔獸世界
北海憶師
Little Monster
尋找學習心理治療的地圖
楊梅的滋味
塑化人生
講台與講師的背後
績優?資優?
預言‧寓言
毛毛蟲歲月
起心動念間
注視痛苦
園藝如何治療?
那一年,地震與我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