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時事我見 June 19 Sun 2011
預言‧寓言

一則災難預言,讓最近在埔里趕工的貨櫃屋群意外引發媒體的興趣。除了預言高人的飄忽行蹤成為鏡頭追逐的焦點,主管單位也嚴斥「妖言惑眾」而揚言開罰,毫無意外地以固定配角的身份登場。由於這個預言具有高度戲劇張力且即可驗證,可以想見應該還會維持一定的新聞熱度。

馬雅末日預言前夕的這兩年,頻仍的天災地變一再地扭緊人們的神經,情境彷彿又回到世紀交替的十年前。尤其是日本311災變的駭人畫面,已經讓理性的經驗準則無法再說服恐慌。在不確定感裡劇烈浮動的人心,急切需要一個可供想像的未來,才能尋回生活運作邏輯的軌跡和安定感。因此,猶如以天譴來為瘟疫找一個可以被理解的方式,我們也看到現代社會需要「板塊運動」、「0.2微西弗」、「重建經費1800億美元」等概念來定義災難,並為後續影響劃定範圍。

不可諱言,要接受這套解釋方式有其重要前提,人們對其所屬知識系統必須具備高度的信任(或者該說是對科學的「信仰」),然而社會對它的全盤理解/信任並不存在。因此,若干質疑科學侷限的懷疑論者,以及從宗教、陰陽五行、倫理道德等各觀點切入的相對論述,便隱然形成與科學觀點競逐「真理詮釋權」的態勢。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一些悖逆科學原理的說法反而引發共鳴,就不再單純是民智開了沒有的問題了。

新聞的另一個焦點是趕工中的貨櫃屋,很多人懷疑預言者是不是「話中有話」,將「避難」貨櫃屋當成斂財的工具。真相尚待挖掘,媒體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這個爆點。不過,自古許多預言本身就明示或暗喻了「避禍」的指引,特別是從宗教或道德立場發聲的預言,通常都帶有強烈的警世或勸世意味,看來更像是目標明確的「寓言」。這種「預言」和「寓言」交纏不清的現象,就連自認論證嚴謹的科學預測也不例外。例如方興未艾的「地球暖化」議題,持不同觀點的科學家挑戰「二氧化碳」、「臭氧層」與「暖化加速」預言之間的推論邏輯,並質疑推動者背後的政治動機和學術利益。但深究其理念,寄寓其中的的反思態度,或許才是這個科學論述的關鍵價值。我想,當「北極熊」也得走上大街與人擁抱兼賣車,「節能減碳」這個全球共識就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矇混過關的了。

不管在會談室或診間,我們經常被期待具有「預言」的能力,為前來求助的徬徨心靈提供一個可資依循的未來藍圖。然而,大多數心理工作者更想做的其實是「寓言」,藉由諸多事例來產生洞見並建立自我察覺。雖然預言和寓言只是在中文音韻上的巧合,社會從這次預言新聞中看到的荒誕,或許可以更深思我們感受到了怎樣的寓言。(文/黃文弘醫師)

 
 
更多文章
也談「林來瘋」
霧中風景
流動的節日
從兒童團體心理治療歷程中練習承接痛苦與涵容黑暗力量
2011年度死人風雲榜
如果杜鵑不唱歌
飄洋過海的牛角梳
自然與心靈:陸前高田一本松
最新關係焦點:父子關係!
賈伯斯之死—大家一起hungry and foolish
蘋果的滋味
放榜後的一場筵席
抱歉!我失約了!
洩密者
想像愛滋器官移植後的救贖
魔獸世界
北海憶師
Little Monster
尋找學習心理治療的地圖
楊梅的滋味
塑化人生
講台與講師的背後
績優?資優?
預言‧寓言
毛毛蟲歲月
起心動念間
注視痛苦
園藝如何治療?
那一年,地震與我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