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時事我見
留言本與臉書

上週日參加一場講座,由紀大偉和楊明敏討論邱妙津的書信,座談中提到邱妙津所成長的時代背景,也不禁讓我回想起當年的學生時代。

台灣解嚴的時候,我大約是國高中生,當時對社會運動還不太關注。即便父親是關心的,但是由於白色恐怖的印象,還是不希望孩子的我們留意。

那一年的520,我忘了當時是念高二還是高三,回家的路上公車在行政院附近過不去,原來是有一臺15路的公車因為被焚燒而停在來來飯店附近(現在的喜來登飯店),整車的學生只好下來步行。往南到濟南路沒法過,只好往北從杭州北路繞火車站後面到中華路搭車。在一大群人中走著,竟然還能遇到國中同學,彼此結伴同行。

大學時,社團的辦公室總是有留言本,大家塗鴉、簽到,相約去哪聚會、吃飯、唱歌、夜遊,通通留言在本子上。那時網路不盛行,BB call雖然後來有了,但是通常是「高層幹部」的學長姊才有,住宿的同學得排隊等打公共電話,當然也沒有現在的臉書。

那個年代,所有的溝通與回應都需要等待。有些時候,還真懷念起那一種「等待」的過程。

在等待的過程中,情緒是相當複雜的。期待、失望、沮喪、憤怒、傷心、喜悅…,直到最後收到訊息,呈現的情緒已不是最原先的樣貌。可能是經過收拾、整理,也可能在等待的時間中被發酵、催化、昇華或更濃郁。

可是無論是情緒的收斂或是表現,都是一種自我內在的過程。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不得不跟自己的情緒相處,細嚼或是躲避,都瞞不過。似乎也因此在無形中體會自己情緒的張力,可以增加自己情緒的忍受度。

現在有了手機,打電話沒人接,可能就開始擔心對方怎麼了,或是自己是不是被討厭。臉書沒有回應或是沒有人按「讚」,也會擔心自己是否被封鎖或被忽略。現實的人際互動,因為回應速度的快增,許多可以思考回應的空間也被壓縮。

現在想來,還真慶幸自己曾經有過這段靠留言的生活。也或許,現在的學生在多年後,也會慶幸當年已有了臉書與手機短訊吧。(文/昱捷診所 黃梅芳)



 
 
更多文章
芥末湯圓
死刑,廢死刑
北京積極心理學之旅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高中同學會
釣魚台、天真穆斯林、與民族情結
逆光飛翔
另一種鄉愁:Solastalgia
《你忘了我,但我永遠記得你:以友善尊嚴方式照護失智症親友》審閱感想
留言板與臉書
五月
王建民小三之延伸—婚姻關係漫談
心理治療師的幸福團隊
林書豪與正向心理學(Resilience)
厭食.催吐.瘦肉方程式
眾眸之窗
也談「林來瘋」
霧中風景
流動的節日
從兒童團體心理治療歷程中練習承接痛苦與涵容黑暗力量
2011年度死人風雲榜
如果杜鵑不唱歌
飄洋過海的牛角梳
自然與心靈:陸前高田一本松
最新關係焦點:父子關係!
賈伯斯之死—大家一起hungry and foolish
蘋果的滋味
放榜後的一場筵席
抱歉!我失約了!
洩密者
想像愛滋器官移植後的救贖
魔獸世界
北海憶師
Little Monster
尋找學習心理治療的地圖
楊梅的滋味
塑化人生
講台與講師的背後
績優?資優?
預言‧寓言
毛毛蟲歲月
起心動念間
注視痛苦
園藝如何治療?
那一年,地震與我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