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簡介:全書透過一篇篇日常小劇場,引導小讀者從生活中常見的困擾與迷思,看心理學家們以科學性的實驗為證,進而了解微妙的人心特質,找到理想的應對妙方,使自己常保健康而正向的身心狀態,並創造自我的幸福。
《藝術治療取向大全:理論與技術》將多變的理論取向匯集在一起,提供多種挑戰理論轉譯成技術的解法。每一篇文章均由此領域中最傑出的學者所執筆,為特定的理論或關注的範圍提供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方向。第三版除了保留那些藝術治療先驅們重要且歷久彌新的文章外,也新增了幾篇主題廣泛,包括冥想(contemplative)取向、辯證行為治療 (DBT)、神經科學以及心智化(mentalization) 的素材。這些臨床案例以及超過100張以上病人的畫作圖解,生動的說明了實務中的技術運用。本書可說是在任何臨床工作者所配備的理論與技術工具箱中的一個重要資產,也是去形成每個人自己藝術治療取向的必要資源。
「我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他們給我機會充分分享我的家族治療實務經驗,共同造就華無式家族治療的誕生。」
  • 書 名:藝術治療手冊
  • 作者:Caroline Case、Tessa Dalley
  • 陸雅青審閱
  • 陸雅青、周怡君、王秀絨、蔡汶芳、林純如、許純瑋譯
  • 出版社:心理出版社

《藝術治療手冊》在許多場合已堪稱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標準概論類的教科書。這本全面性的書籍專注在藝術治療師的工作上:他們做什麼、他們在哪兒執業,以及如何與為何藝術和治療加在一起能幫助療癒和瞭解所突顯的問題。本書對這個專業的新進展有清晰的描述,包括神經科學、研究、個人執業以及科技對治療場域影響的幾個部分。
本書依據作者們數十年研究經驗而完成,第二版的重點在於呈現20多年來,經過眾多實證而得到的心理研究與 治療成果,作者以這些研究為基礎,再加入了第三波行為治療的概念以及正向心理學的觀點,使得第二版的資 訊更完整而全面。
藝術為心靈的語言,圖像創作研究成為親近心靈世界的秘徑。
               本書引介圖像反映創作者當下之心理年齡的概念,以Lowenfeld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為軸心,從身心發展理論以及藝術治療的觀點來闡釋各階段兒童的繪畫表現與其認知、情緒與行為發展間的關聯。基於要了解特殊族群及成人的繪畫表現,必得先掌握一般兒童繪畫表現的原則,本書可謂一能從美術進入孩子或當事人心靈世界的參考書籍,適合所有關心兒童/個體心智成長的家長、教師及心理專業工作者閱讀,亦是學習藝術治療的基礎工具書。
「如果人類的意識沒有更深沈的改革,所有的森林很快就會消失。」
               ──約翰.席德(John Seed),澳洲環保運動家
環境運動推行數十年後,人們普遍意識到「環保」與「生態」的重要。然而世界依舊朝著災難性的未來駛去。為什麼? 人類的心靈鑲嵌於大地萬物之中,在古代,自然同時是抵禦與崇敬的對象。隨著文明進展,人類卻忘了與大地的神聖連結,將大地矮化為「資源」,無限度地消費著。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嗎?或者我們可能再度進化,成為珍視與萬物連結的謙虛物種? 新興的「生態心理學」,主張人類心靈應尋回與大地的連結,為環境運動提出了新的解方。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歐文‧亞隆
歐文‧亞隆博士(Irvin D. Yalom, M.D.)是國際公認心理治療大師,美國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榮譽教授,著有多本高評價的教科書,包括《存在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亦是多本心理治療故事及小說的作者,包括《愛情劊子手》、《當尼采哭泣》、《診療椅上的謊言》、《生命的意義》、《叔本華的眼淚》及《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
紓壓,是現代人必修的健康課!
身處緊張繁忙的現代社會,不分性別、族群,人人都有壓力越來越大的傾向。
適度壓力讓人精進成長,過多的壓力卻造成身心負擔。面對壓力時,該如何調整心境、做好因應,保持輕盈自在?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年代
她們的記憶細水長流
這是一本充滿正面能量的療癒之書
透過它的形成過程,她們交互著
把斷裂的世界
謹慎而溫柔地修補回來,心火重燃
當焦點解決諮商與兒童青少年相遇,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焦點解決諮商與生命困境相遇,又會產生什麼樣的亮點?
本書融合技巧、實例、創新思維,理論加上實踐,渾然天成,值得細細品味。
父母親怎麼發現孩子被霸凌的異狀?被霸凌孩子的可疑行為徵兆有哪些?參與霸凌孩子的可疑行為徵兆會如何? 全書作者羅秋怡以真實案例改寫,校園中荒謬、暴力的霸凌遠超出想像,受虐者、施暴者、息事寧人的校方、求救無門的孩子、慌張失措的家長,該怎麼面對問題?孩自的人生才起步,要怎麼走出這如影隨形,一輩子都難以抹滅的傷害?
兒時,天寶像所有自閉兒一樣,有各種感覺障礙,不知如何與人溝通,被同學排擠霸凌。所幸在媽媽的鼓勵、阿姨的支持、高中老師的啟發下,她得以發揮自閉症的特殊天賦,取得畜牧學博士,並成為頂尖的動物學專家。
這本書是在描述並詮釋吳就君個人,以及從廿五歲「踩進助人工作的沙灘」之後,如何追尋「永遠是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和意義、良師益友、工作和志業以及小我、中我、大我的感情。
幸福的婚姻是1+1大於2,好的教養也需要這樣的基礎。 夫妻兩個人的同心協力,對你和孩子,都是珍貴無比的!

從來沒有一本教養書從已婚女性角度出發,真正讓她們找回自己,也找回相愛的初衷。

根據榮格的說法,他探索人格類型的最初動機,是想了解為什麼佛洛伊德對精神官能症的看法,與阿德勒的看法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兩人的理論都非常精采簡明、清晰易懂,問題是,他們怎麼都只看見一面,而且各自堅持己見?
教好孩子其實很簡單?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婚外情過後,夫妻如何收拾殘局?為什麼有些夫婦成為歷久不變的有情人,有些卻把對方當箭靶?
「(他是)某種在世間無拘無束的天使,我永遠望塵莫及。」~~羅洛•梅,美國存在主義分析家

「深諳瘋癲的哲人!」~《生活》雜誌

他們不是不會說話,只是缺少引導,你就是答案。
走進孩子的世界,幫助他一步一步的學會溝通,與人交往《讓孩子開口說話》是集結超過三十年來臨床治療及研究結果,此研究計畫是針對語言發展障礙的孩子及週遭親友,在孩子療育過程中需做的事,提供詳細的規劃,確保孩子能有真正的社交關係。
過動的i子總是坐不住,所以學習力差、功課不好;過動的孩子就是脾氣暴躁,所以人際關係差、難以溝通?!
別讓錯誤的既定印象,阻礙了你對家中過動寶貝的親子教養。或許過動症的孩子比一般兒童更為活潑好動,但並不表示他們就難以管教,父母只要用對方式,找出生活中困擾孩子的問題點,就算孩子比別º百倍的好動,依然能夠教出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本書是有關心理治療督導的想法與操作集成,以系統性治療及後現代多元文化兩大概念切入,深度探討專業人員如何就個別治療、雙人治療及團體治療執行督導的要點,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權力平衡及倫理議題。
受傷的心要如何痊癒?
破裂的關係要如何復合?
犯錯的人如何尋求寬恕?
受委屈的人如何以公正態度善待自己,以尊嚴方式撫平傷口?
本書從所謂的「陳水扁現象」出發,以十篇論文探討政治人物的崛起和殞落,以及這個現象背後相關的心理、社會、歷史、哲學等人文議題,不論是研究人員立場超然的學術探究、支持者的失落批判,或是堅持相挺到底的無悔,還是知識份子對台灣社會深層結構的精準剖析,皆盡收其中,並附有研討會的與談紀錄,是國內第一本以多元學術視角探討「陳水扁現象」的重要論著。
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的情況?
常常反應過度、總是不斷摔跤、笨手笨腳、挑食……,好像做任何事都是少根筋。其實,這些徵狀都有可能是感覺統合障礙(SPD)的初步線索 這群少根筋的孩子只是感覺拼圖少了一片,卻常被誤診,他們的問題出在中樞神經系統無法正確解讀外來的感覺訊息。只要找出Ö們缺少的那片拼圖,透過感覺處理障礙的早療補上,他的感覺就能更完整,也能擁有自信、愉快的童年。
根據統計,數十萬的小學生有情緒障礙,這些孩子被形容為「火爆小浪子」,而許多家長和師長也為此受苦。這些孩子經常出現頻繁且激烈的不順從行為,容易爆發脾氣,發生語言或肢體的攻擊行為,可能還會被診斷出患有對立反抗性疾患、過動症、妥瑞氏症、憂鬱症、學習障礙、亞斯伯格症、強迫症等。
當今舉世公認的婚姻治療大師蘇珊.強森博士是情緒取向療法(EFT)的創立者之一,EFT已被嚴謹的科學實證研究證明:經過短期婚姻治療晤談,75%的夫妻能成功解決婚姻問題,而且療效最持久。在第二版中,蘇珊.強森博士加入最先進的內容和完整晤談案例,在諮商治療書籍中殊為難得,卻是專業工作者最期盼見到的內容。
針對憂鬱症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對於早期經驗存有高比例的負向情緒記憶;換言之,喚起未獲解決的情緒及情緒記憶是引發憂鬱症的重要因子。情緒取向治療(EFT)是業經實證研究證明為極有療效的介入方式,主要著重在運用新方式處理案主的情緒經驗,以協助憂鬱症患者釐清感受,調節其情緒功能,將早先植基於未觸及的情緒之自我組織,轉化為更具韌性(復原力)的自我組成系統。
相較於其他心理動力的伴侶治療,本書有兩個重特色:第一,作者非常強調性生活和性治療。身體和情感的親密,是伴侶關係的基石,也真實反映夫妻雙方的深層無意識。作者從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性關係和性功能在伴侶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並透過豐富的個案解析,說明各種性障礙所呈現的客體關係議題。
霸凌行為包含了三種角色:小霸王、出氣筒、旁觀者。本書除了分析這三種角色的內在心理動力,更追本溯源,探討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影響,以及學校該如何輔導處置,以防止傷害和悲劇發生。不管是小霸王或出氣筒,都是需要被了解、被幫助的孩子。透過這本書,希望大人們聽見孩子的呼Q聲,一起攜手打破霸凌的惡性循環,讓校園和家庭成為守護孩子成長的安全港灣。
各種型式的校園霸凌,都是「在一個缺乏尊重、友愛、正義文化的團體中,人際間彼此勢力的較勁之下,所產生強欺弱的現象,藉此滿足強勢者的操控以及獲得注意的慾望。」尊重是不隨便批判他人跟我們的不一樣,友愛是學習跟朋友互動的方式,正義是幫助弱勢者的需要,這些老師們在學校也都有教,但學生為何不能「知‧行合一」?
  • 書 名:過動不需藥
  • 作 者:史丹利‧葛林斯班、雅各柏‧葛林斯班
  • 出版社:智園出版
  • 出版日:2011.03.09
別再為過動症貼上標籤,也別再認為只有藥物才能改善過動症狀,本書將以實例證明提升過動兒的注意力,不一定要從服用藥物開始。透過有系統的遊戲與學習,過動症者可以自信地學習,專注做好每件事;他可以活潑好動,也可以愉悅地與同儕互動,讓大家注意到他們的才能和成就。
 
 
更多文章
歡迎各出版社推薦相關書籍,或與本會洽談合作事宜,來信請寄tap79637@gmail.com
 
 
 
 
立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通訊地址:(100)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2號10樓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915439147 電子郵件:tap7963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