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學會首頁 訂閱電子報 第 56 期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9 年 1 月 15 日出刊

Glancing西天取經

兒童舞蹈治療與實務運用

姜愛玲
臺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專業認證舞蹈治療師/講師

「舞蹈治療是一種充滿喜悅的過程,能促使兒童對於自我、環境和他人進行有意義的探索。」

──美國舞蹈治療協會(ADTA)

兒童舞蹈治療

兒童舞蹈治療的主要目標為促進心智發展、學習生活技巧,透過肢體活動協助他們發展及協調肢體、培養社交技巧、適度表達情緒、控制衝動(impulse)、覺察與維持身體界線、專注與致力完成任務,以及培養問題解決與創意的能力。

舞蹈治療讓兒童體驗動作探索的過程,引導他們用身體表達內在潛藏的訊息及資源,再將動作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藉以探索動作的各項元素,包括:
一、空間元素:造型、水平、尺寸、方向。
二、時間元素:速度、節奏韻律、時距。
三、力量元素:緊張與放鬆、輕與重。
四、流動元素:自由與束縛。
五、關係元素: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群體的關係。

動作的探索與體驗,能幫助兒童在過程中增進自身對於身體的熟悉度與覺知力,運用身體雕塑等方式豐富身體記憶,提升身體的平衡感與節奏感,讓身體更靈巧柔軟及具備協調性,並促進肢體表達的創意與組合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專注力。

此外,舞蹈治療也經常與其他創造性活動相互搭配,亦可融入一般的教學課程中,以更多元的內涵提升兒童的學習參與度,例如:
一、美術(如:繪畫、剪貼或捏黏土)及文字創作(如:造句、作文)是絕佳的表達與內觀管道。
二、以音樂營造情境與意像,藉由樂器的敲擊演奏協助探索動作的輕重、速度與節奏韻律,並且體驗不同節奏之間的差別與特色。
三、融入戲劇元素(如:話劇、角色扮演),透過戲劇性詮釋的過程培養包容與同理心。

舞蹈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協助個案或團體成員回歸到身體本身,適度運用道具可輔助及延伸肢體的表達,將舞蹈治療與教學活動融合,更能豐富兒童的學習過程及身體經驗。

應用範例

當我在加拿大進修舞蹈治療時,有一次的課程是由身兼心理諮商師、舞蹈治療師及藝術治療師的 JoAnn 老師帶領。因 JoAnn 老師個人的專業訓練及興趣皆很多元,所以她在進行舞蹈治療時,經常將各領域的元素充分融合運用在療程中。她在帶領兒童舞蹈治療團體時,通常會在活動中結合音樂、舞蹈及繪畫,讓動感的身體經驗更加豐富。

JoAnn 老師在課堂中帶領大家進行體驗:她先是在教室窗戶下方的牆壁上貼好牛皮紙,並且備妥幾盒彩色筆,接著拿出五顏六色的長條型塑膠棒和各式各樣的手鼓與打擊樂器,讓大家自由嘗試與敲擊,然後就可以用彩色筆把各自所聽到(自己敲打)的節奏「畫」在牆上的牛皮紙上(如下圖所示)。在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玩樂器、畫圖、換另一種樂器、再畫圖。因為無論是棒子、鼓或其他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都不盡相同,而每個人也都用各自的節奏敲打樂器,所以畫出來的線條或圖案亦隨之變化多端,充分啟發及展現參與者的創造力。

善用樂器與道具,以多元媒材讓肢體活動的經驗更加活潑。(姜愛玲/攝)

等到牛皮紙幾乎被線條、圖案所填滿之後,JoAnn 老師就請大家放下樂器和畫筆,然後讓每個人用身體自由「舞」出自己剛才所畫的線條或圖案。這時,帶領者就可依照團體屬性、成員狀況等面向來發展後續活動,例如請每個人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動作,然後把這些動作串成一支「由成員自行創作的」舞(相對於「老師教的舞」)讓大家一起跳,藉此讓成員們欣賞、感受每個人不同的動作特質,也可把棒子當成道具,或者徵求志願者拿起樂器幫大家伴奏,讓整個團體在過程中體驗「動作」與「節奏」的關連,或者一邊跳、一邊欣賞畫作,或邀請每組「線條/動作」的「主人」談談自己的創作,其他成員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感受,結合視覺、聽覺、動覺及口語培養動作協調性、肢體創造力、情感表達能力和團體默契,在集體「共創」的互動交流中強化成員彼此的連結。

回 56 期西天取經 回 56 期內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