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本期目錄

活動

2009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

從災難看國家心理衛生政策:2009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

大會網站

去年聯合年會主題《危機、災難與重建》,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將跨入十週年,又剛巧中國四川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發生。今年八月八日臺灣南部的水災,接踵而來的N1H1流行風暴,教人不得不思索相同的一個問題:民間的力量,包括大部分的心理工作者,應該還要有怎樣的學習?而國家,特別是政府,又應該提出怎樣的心理衛生相關政策——不只是災難的,但一定要包含災難相關的心理衛生政策?

今年年初,衛生署開始籌劃心理健康辦公室,正要對國家心理衛生政策提出草案。以民間團體為主的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對這件事的參與恐怕更是責無旁貸。八八水災的發生,只是讓我們的討論有一個具體的立足點。

聯合年會已經邁入第七年了。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放眼國際,臺灣社會最可貴的就是民間的力量,而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可以大聲地說:我們是民間力量的一個典型代表。這樣的自我肯定,是每一位心理工作者努力,涓滴而累積出來的。在這裡,讓我們為自己自豪和鼓掌吧!

大會召集人 王浩威

本會最新課程簡介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二季)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這早已琅琅上口的人名與詞彙,我們真正瞭解多少?

2009年,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盛情邀請學貫精神分析、哲學、與文學領域的臺大外文系沈志中老師開課,回到傳統的課堂裡一起細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典;豎耳聆聽以佛洛伊德文本為基礎的精神分析,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訊息。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2009年課程預定表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地點
9/24-12/24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二季) 沈志中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501教室
12/5-12/6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全體會員 實踐大學

沈志中老師精神分析講座的課程進度稍有落後,但不超過一堂課。關於上課進度,請詢問其他報名上課的學員。

國際研討會

日期 主題 附註
12/9-12/13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2009 Conference 於美國加州安納罕市舉辦,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有意參加者可參考由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提供的報名資訊及相關優惠。
2010/7/11-7/16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第27屆國際應用心理學研討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辦。

友會專業課程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12/23 臺北2009講座(佛洛伊德)秋季班 劉佳昌等
9/9-12/2 精神分析臺中2009講座秋季班 劉佳昌等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4-12/16 家族治療訓練督導班 李維榕
4/15起 心理治療高階督導班 王浩威等
4/25-8/1
10/3-2010/1/23
藝術治療督導班 陸雅青
5/23-5/24
10/24-10/25
2010/3/20-3/21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課程 吳麗娟等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5-12/12 遊戲治療深度督導團體 梁培勇等

國立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4-9/13
2010/1/22-2010/1/31
2010/9/3-2010/9/12
2011/1/21-2011/1/30
2009-2011心理劇專業訓練工作坊 Glenn Sammis
賴念華
鄒繼礎

臺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12/13
12/20
認識身體動作:拉邦動作分析「臺北場」 蔡佩珊

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12/13
12/20
熱鍋上的家庭,熱鍋上的專業助人者——從家庭動力談高風險、高壓力家庭的轉機 林佩瑾等

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11/27-11/29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二) 沈明瑩等
2010/4/15-4/18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三) John Banmen等

呂旭立基金會另有提供自我探索、壓力抒解、及創意開發等課程。請參閱:呂旭立基金會2009年課程總表

專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十四)

唯識所探討的第七末那識(被弗洛伊德錯解而稱為潛意識的心識),不但不儲存種種業行之紀錄的種子,它本身的心行也不具有善惡性。八識心王的每一個心識都具有其「心所法」,心理學上所說的心理現象或心理活動只是唯識所探討的心所法內涵之一部分。「心理現象、心理活動」是我們的六根與六塵接觸而生起的心識運作之後,所表現出來而可以被觀察及了知的內容。這些現象及活動包括了分辨影像、音聲乃至種種身觸等五塵,以及五塵上的法塵等性質之後,所產生之苦、樂、憂、喜、捨等的知覺及感受(五蘊之受蘊);也包括與不同的人事物接觸之後所產生的種種好或壞、美或醜等判斷以及念頭想法(五蘊之想蘊);更包括時時注意修正自己的脾氣個性、言語表達及行為造作等身口意三行,或稍有不順即起瞋大怒抑或起慢看輕他人等心行(五蘊之行蘊)……

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五)

為什麼要談神論鬼呢?中國人最避諱談鬼,尤其是學西方科學的人更嚴重,因此常常會用「子不語怪力亂神」來杜眾人之口。問題是一般人卻又傾向認定世界上有鬼,也最怕被鬼糾纏,只是心裡面接受卻又必須要表現出否認的態度,就是害怕會被扣上一頂「迷信無知」的大帽子。因此在學術界內敢於秉著良知,談論這一些神秘現象的人並不多,我所知道的人物之中,比較著名的就是William James、榮格以及臺大校長李嗣岑教授。William James及榮格都曾經將自己對神秘經驗的看法與信念紀錄在他們的著作中,但是在學界內所引發的,卻以批評性的看法居多;而李教授當年也因為他自己的學術興趣是如此的傾向,並將其發表成為學術文章及著作,因此而遭到校長遴選時的競爭對手扣上「迷信」的大帽子……

閱讀全文

翻滾吧!心靈

——在古今中外、詩詞藝術間,盡情翻滾嬉戲,讓心靈能夠充分運動,獲得健康。

搶救《明日的記憶》主角——如何撫慰失智的心靈?

有個很健忘的老人,出門不是忘了帶柺杖,就是忘了帶雨傘。

某個晚上,他回到家,見到妻子,很興奮地舉起手上的傘,說:

「妳看,我今天沒把傘丟了吧!」

妻子愣了一愣,說:

「可是,你今天出門沒帶傘啊!」

日常生活中的健忘,常是旁人笑料的來源。看見別人對自己的錯誤竟渾然不知的樣子,滿足了我們的優越感。

旁人能夠輕鬆面對,但健忘的主角,是否能夠對自己的尷尬一笑置之,倒不一定了。2006年榮獲日本奧斯卡數項大獎的電影——《明日的記憶》(Memories of Tomorrow)中,男主角佐伯雅行對自己的健忘,是完全笑不出來的;而他身旁的人,都哭著……

閱讀全文

專欄

故事與故事相遇、對話的地方:Playback(一人一故事)劇場裡的敘說、反映與演出

記得是在2006年的4月,我和幾個伙伴參加playback劇場的工作坊……我與另外四位學員坐在舞臺的黑色小木箱上練習當演員,聽著teller說他數年前離開臺灣的妻子和一歲多的女兒隻身到在美國唸書的經歷,他說當時他內心原已打算放棄這段婚姻……在美國受到一位傳教士家庭的幫助,住在他們家裏、對待他如同自己的家人……時光飛逝、聖誕節到了,傳教士夫妻和兩個子女全家人邀請他一起過節,當看到他們家人的互動時,他猛然發覺,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他後來把自己的妻子女兒接到美國一起生活、唸完學位……

閱讀全文

你是我夢中的溫泉——詩團體心理治療遐想

榮格說:「孤獨並非由於沒有旁人伴隨,而是由於無法將自認為重要的事與人溝通。」詩人的本質是孤獨的,周夢蝶「桃園大溪竹篙厝訪友不遇」的〈斷魂記〉:「一路行來/七十九歲的我頂著/七十九歲的風雨/在歧路。歧路的盡處/又出現了歧路……」彷彿隱喻窮盡一生知音(詩)難尋。孫維民也在詩中傾訴:「惡人自有他們的喜樂……每次搭乘電梯,我便會夢想/門開之時,外面是/神,詩,和你。」理想善良的族人,就像是神與詩一般,屬於奇蹟……

閱讀全文

讀者來函

陳德良先生來函——與陳政雄先生的回覆(二)

陳先生在來信中提到:「您的論述主要是將末那識類同於西方心理學的潛意識,將阿賴耶識類同於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對於這一點,陳先生恐怕是誤會我的意思了。在我寫的文章中經常會看到將第七識、意根末那、潛意識等名詞相提並論的內容,可能因此而讓讀者們誤以為,我個人的認知上是將潛意識與末那識意根劃上等號,或者認為榮格所說的集體潛意識就是唯識所說的第八識。事實上我在文章中不止一次的表達過,西方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所探究的大多是六識心的功能差別,根本都還觸及不到意根與如來藏……

閱讀全文

好書推薦

我100歲,我有7萬個小孩:以馬內利修女回憶錄
J'ai 100 ans, et je voudrais vous dire...

封面圖片:我100歲,我有7萬個小孩

「我就像一位母親,就要離開人世,留下許多小孩。這股繼續、傳承的感覺令我欣悅。活過了快樂圓滿的一生,我這麼對自己說:我放手了,繩子很牢固……換你們接手了……」

本書簡介

一百歲的前夕,以馬內利修女在教會養老院接受兩位作家記者的訪談,透過問答的方式為自己一世紀的人生做註解,賜予人們恩賜生活的靈光與啟迪。

帶著慣有的機伶與坦率,以馬內利修女回顧黛綠年華少不經世的瘋狂歲月,愛俏、愛時髦的青春期,愛參加派對也愛望彌撒;也透露許多內心懸念的記憶:父親遭海浪滅頂、母親帶著她們赴倫敦躲避德軍肆虐,最後也不忘揭露如何走入神的世界,終身奉獻耶穌,且慶幸做了這個選擇,也被選擇。

此外,從個人私密走向群體關懷,以馬內利修女也毫不避諱地談論了許多與神職志向禁忌的話題,如伴侶、婚姻、性慾、母職等議題,以平實的口吻,探討當今世界物質過剩、人心不足的現象。然而,無論世界局勢如何惡化,弱勢族裔如何遭受蹂躪,她始終堅定樂觀的態度——只要你願意去愛。

作者簡介:以馬內利修女(Sceur Emmanuelle, 1908-2008)

本名瑪德蓮.桑崗(Madeleine Cinquin),1908年11月16日出生於布魯塞爾。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比利時人。1931,她在錫安聖母院教會(La congregation de Notre-Dame-de-Sion)發願成為修女,取名「以馬內利」(希伯來語:神與我們同在),是法國最受敬重的女性宗教領袖。

以馬內利修女出生於優渥的比利時家庭,卻花了一生的時間服務窮人,跟不公義的世界對抗。1932年,她赴土耳其和突尼西亞傳授文學。1963年獲得索邦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63年到1971年間,任教亞歷山大,與埃及結下不解之緣。1971年起,她實現畢生的願望:進入埃及貧民窟,終日與拾荒窮人、垃圾、家畜為伍,協助在貧民窟建設學校、診所、養老院。個性剛烈的她,精力旺盛,渾身散發出迷人神采。她雖是天主教修女,卻也推崇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強調的人性、互愛精神。7、80歲的她,隨時會忘情地跳到海裡和孩子們一起游泳;看到機上一群到東南亞嫖妓的歐洲觀光客,會說出想把飛機炸掉的話;在開羅地方政府政治跳票後,立即跑到瑞士緊急募款,以為貧民窟設立診所(若三天內籌不到足夠的錢,打算帶頭去搶銀行);她甚至建議主教,偶爾要讓修士們到巴黎橋下過夜,才可體會無家可歸者的世界……

1993年,上級強迫85歲高齡的以馬內利修女「退休」回到法國,但她仍舊精力旺盛四處奔走,除了經常受邀在歐洲各地舉行講座,分享在世界各地工作的親身經驗及世界觀之外,她也負責聯繫和協調於九○年代成立的「以馬內利修女之友協會」(比利時、巴黎和瑞士都有分部),繼續支持在埃及的貧民窟,以及,包括蘇丹、黎巴嫩、菲律賓在內,遍佈世界二十多國的救助與建設工作,更積極協助法國地區的未婚媽媽與流浪漢。

2008年10月19日深夜,以馬內利修女在法國南部卡利昂(Callian)的教會養老院,睡夢中安詳過世,享年99歲。

著有《Une vie avec les pauvres》、《Yallah, en avant les jeunes》、《Un pauvre a crie, le Seigneur l'ecoute》、《Les Mots du Rosaire》、《Chiffonniere avec les chiffonniers》、《Sceur Emmanuelle : Confessions d'une religieuse》、《365 Meditations de Sceur Emmanuelle》等。與他人合著之中文版有《貧窮的富裕》、《活著,為了什麼》。

譯者簡介:林德祐

巴黎第七大學文學暨文獻學博士、文化大學法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現任淡江大學法文系暨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專長:法文語法與結構、中法文翻譯、小說批評理論。興趣:閱讀、寫作、翻譯。

快樂是一種陷阱
The Happiness Trap

封面圖片:快樂是一種陷阱

當今西方國家的生活水準堪稱人類史上最高點,今日中產階級的生活較諸不久前的皇室更為優渥,但人的痛苦仍然無所不在,為什麼?這個世界充斥著所有可以讓你追尋快樂的可能性及途徑,但為什麼你仍然不快樂?莫非你已掉進「快樂陷阱」?

本書簡介

「快樂」,通常是指一種愉快、開心或滿足的感覺,另一個意思是「創造豐富、充實、有意義的人生」。你雖無法避開痛苦,卻可以學習以更好的方式去面對,超越痛苦,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自我接納與務實改變治療法)宣揚的不是追求快樂的新方法,而是教人放下抗拒、逃避的心態,破除迷思,學習活在當下。

作者簡介:羅斯.哈里斯(Russ Harris)

居住於墨爾本,是醫生與心理治療師,對生命、健康與治療充滿熱情。哈里斯生於英格蘭的利物浦,畢業於新堡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Upon-Tyne)醫學系。實習後移民澳洲,擔任家庭醫師。後來他逐漸轉向探討疾病的心理層面(對於開立處方逐漸失去興趣),最後決定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衛生與壓力管理。

哈里斯會撰寫本書,是因為ACT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他運用專注的技巧有效克服長期的焦慮與極度不安全感。多年來他運用ACT幫助過個別與團體治療中的各種患者,獲得同樣顯著的結果。行醫之外,哈里斯也到澳洲各地訓練其他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師採用ACT。

譯者簡介: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現從事專職翻譯。

邀稿

好消息,學會為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心得,在經費有限的經營中,特與友好出版社合作,準備各式心理治療相關書籍做為來稿之稿酬。凡投稿經採用者,將贈送本報於「好書推薦」單元中介紹過之書籍。敬請各位讀者不棄酬微,不吝分享,不辭辛勞,不斷投稿。謝謝大家支持本報。

專欄:您想要有自己的專欄嗎?或是您學有專精,不吐不快嗎?本報歡迎同好發揮所長,提供與心理治療相關之不定期或長期專欄。

椅邊絮語:您是心理治療的新手,或是老鳥嗎?歡迎您把心理治療的心路歷程、臨床觀察、或者專業內容寫成文章,使本報成為心理治療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西天取經:您曾經到國外取經嗎?歡迎您將在國外接觸心理衛生、或是心理治療相關的經驗整理成文。讓國內的同好也看得見您的故事!

本報仍在持續摸索與成長。近期特別歡迎下列主題的文章,將優先予以刊載:

若您已有相關文章發表,本報亦接受轉載,或以文摘形式收錄。目前轉載文章恕不提供贈書作為稿酬,但本報可於報內提供連結或說明,俾使同好作進一步交流。

本報歡迎任何形式之稿件,字數不限。來稿請寄:

臺北市大安區106麗水街28號6樓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
網址:http://www.tap.org.tw/

投稿得以筆名發表。來稿中仍請註明真實身份,以便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