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本期目錄

活動

本會最新課程簡介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三季:精神分析與人文)

精神分析不僅是一門建立在臨床治療的後設心理學,更是一種當代文化省思的觀點。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精神分析在文學、藝術、宗教、教育、語言及人類學等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對社會學研究提出不同的觀點。

繼「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精神分析經典病例研究」系列課程之後,本講座持續以佛洛依德原典為出發點,探討精神分析與人文科學之關係。

表達性心理治療 系列工作坊

表達性心理治療(或稱表達性藝術治療),是指透過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形式作為工具或媒介的心理治療模式。它允許人們透過口語、非口語的表達及藝術創作經驗,去探索個人的問題及潛能,以協助人們達到身心平衡。本系列課程將以表達性治療架構的理論為核心,導引及協助心理助人專業者了解不同形式的藝術表達與口語表達間的關聯,並透過實際的體驗,增強學員將藝術運用於心理治療的信念與能力。

當蓋婭遇上賽琪——2010生態心理季系列活動

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主張「生態健全」與「心理健康」是一體的兩面,認為要達成其中一者,都必須同時注重另一方面的並進。沒有平衡的生態環境,人心也將受到創傷;人心如果貪婪自大,生態環境也必然受到破壞;2009年八八水災造成南臺居民的心靈震憾,以及原住民文化流離失根,更讓我們深信這個理念的價值。

2010年適逢世界地球日40週年,是故生態保育界與心理衛生界的四個團體,合作於此際辦理「生態心理季」活動,結合生態界與心理界的力量,推動此一理念。期能為國內日後的生態心理發展種下第一顆種籽。在環境或心靈均日受擠迫的當代社會,我們試圖弘揚此一精神,引進相關資訊,並串結生態環保團體與心理衛生專業界的力量,讓自然生態成為照顧心靈的守護神,也讓心理學成為環境保護的好幫手。

簡章下載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2010年課程預定表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2/25-6/10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三季:精神分析與人文) 沈志中
4/17 表達性心理治療系列一:表現性藝術在心理治療的應用(導論篇) 更新! 陸雅青
4/25 華山論劍:心理治療個案研討會 (準備中)
5/16 2010自然生態與心理治療研討會——當蓋婭遇到賽琪 (準備中)
5/22 表達性心理治療系列二:音樂治療——音樂在心理治療的應用 吳佳慧
5/25 第四屆園藝治療國際研討會 (準備中)
6/5 冒險輔導/荒野輔導研討會 (準備中)
6/13 表達性心理治療系列三:戲劇治療——戲劇在心理治療的應用 洪素珍
6/27 表達性心理治療系列四:舞蹈治療——以身體開啟療癒之道 (準備中)
8/7 表達性心理治療系列五:心理劇及視覺藝術應用於心理治療 賴念華

國際研討會

日期 主題 附註
7/11-7/16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第27屆國際應用心理學研討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辦。

友會專業課程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2009/4/15- 心理治療高階督導班 王浩威等
3/6-6/29
9/18-2011/1/8
藝術治療督導班 陸雅青
3/6-2011/1/29 後現代思維的家族治療實習與督導 吳熙琄
3/13-12/11 藝術治療衡鑑概論工作坊/系列課程 陸雅青
3/20-3/21 系統取向治療講座 林方晧等
3/26-3/28 結構取向家族治療訓練課程 Ema Genijovich
5/1-5/2
10/9-10/10
李維榕家族治療訓練工作坊 李維榕
5/23-5/24
10/24-10/25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課程 林方晧等
7/24-7/25 解構與重寫家庭故事——敘事家族療癒工作坊 周志建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3-5/12 精神分析臺北2010臨床文本講座 周仁宇等
3/3-6/23 精神分析臺北2010佛洛伊德講座 楊明敏等
3/10-6/2 精神分析臺中2010講座 楊明敏等
3/20 2010春季精神分析工作坊 新增! 白美正等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26 在系統中工作——大學輔導工作的處室合作 唐子俊
4/11
4/25
督導核心能力訓練課程論壇 新增! 黃素菲等
4/17 諮商實務中的倫理議題 新增! 王麗文

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20-3/21 家庭關係心理劇工作坊 徐森杰

國立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2009/9/4-2009/9/13
1/22-1/31
9/3-9/12
2011/1/21-2011/1/30
2009-2011心理劇專業訓練工作坊 Glenn Sammis等

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6/11 「N世代化之學習與諮商:發展與挑戰」學術研討會

專欄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九)

曾有個機會去聽一位生死研究所的教授演講,講題自然是與生死教育有關。在演講中教授提到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生死教育與宗教之間的關係。她說要談生死教育,不能離開宗教來談,必須要在宗教的範疇內來談。聽到教授的這種見解,讓我頓時精神提振了起來,打算好好聆聽教授的高見。只是聽到後來有些失望,這位教授對宗教的認知、以及宗教與生死教育之間該如何有關聯等,和我的預期與我個人的理解落差太大,演講結束後不免有些遺憾。

我認為要談生死教育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恐怕得先從「宗教」來談起。「宗教」該如何來定義,各家各派說法相當分歧。一般人所認知的「宗教」,大約不會脫離「神學」與「靈學」的範疇,也往往因為這種想法而讓大家對「宗教」敬而遠之。其實,如果要談「宗教」的定義,廣義的來說,「宗」可以說是宗旨、目標,「教」則是方法,只要是有明確可行的方法而能讓人完成特定目標的,都可以納入成為廣義的「宗教」。因此若依這一定義來看待「宗教」這一名詞,則幾乎所有的世間知識或學術系統,都可以是「宗教」的一部分。這樣的解釋與一般人的認知,其實會有很大的落差,因此就有再加以釐清的必要。事實上,目前存在於人世間的知識學問,都已各有其專屬名稱來標定,也普遍被一般人所認同及接受,因此「宗教」一詞最後就狹隘地成為某些特定領域之專用名詞了……

閱讀全文

【我的心靈彩妝術】當「毛主席向我招手……」

前一陣子甲仙大地震,引發不少恐慌,幸好無重大傷亡。不過,許多人心中掩藏許久的心思,卻被震出地面。特別是有心靈困擾的人們——

一位有憂鬱症的C先生,開車途中,停靠加油站加油,恰巧發生地震。加油的小弟把油槍一放,就跑出去了,留下C一個人,在搖搖晃晃的加油亭。他並不是被嚇到了,而是在腦中作著複雜的計算……

閱讀全文

椅邊絮語

閱讀Winnicott DW的<原始的情緒發展>讀後回應與聯想

2010年是我服務的醫院脫胎換骨的一年,因為醫院的心理治療中心開始運作了,光看中心所排出來的師資陣容及即將開設的課程與後續的展望,氣勢就讓人震懾。曾有一位外縣市的心理師來醫院演講時提到,我的醫院在她心目中是精神醫學的聖地,而心理治療中心開始運作之後,恐怕也會是未來臺灣心理治療的重鎮。為了讓資訊的傳佈有效率,心理治療中心也另外架設了部落格,將一些相關資料放在部落格網站上,提供全世界的網路鄉民瀏覽。這個部落格上面放了許多專業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我的科室主任邱醫師所寫的文章《閱讀Winnicott DW的〈原始的情緒發展〉》比較特別的是邱醫師在文章中提到了「唯識」這一個名相。「唯識」是佛法的名相,一般學佛人都未必聽聞過,更不用說是精神心理相關專業人員了,因此這個名詞出現在以西方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為主體的網路空間中實屬罕見,雖然所佔的篇幅少得可憐,但如果能因此因緣而引發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對佛法的興趣,終究也是一個不算太壞的開始……

閱讀全文

從林志玲想起

在健身房運動跑跑步機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所幸,可以看電視……這幾乎成為我去健身房的最大動力。

昨天,就看到了一個令我意外的節目,是專訪明星動態的影視娛樂節目,這一集的主角是林志玲。

林志玲有什麼好看的?(對啦對啦,我就是忌妒她)

但不知怎地,我沒轉臺,邊跑邊看著。訪問的背景是她即將出席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盛會,她因為赤壁而入圍最佳新人獎項。

節目主持人問她,有沒有把握得獎?她說:「沒有」,說得很坦然自在。「如果沒有得獎,有沒有什麼要感謝的話,想對誰說?趁現在說。」主持人繼續問……這段對話是在前往會場的車上拍的,攝影機很近地拍攝著林志玲……

閱讀全文

小小諮商師的筆記

最近一群國小志工媽媽組了一個讀書會,由我帶領他們閱讀心理學的著作,最近討論的議題是究竟管教兒童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許多媽媽都說現在的小孩罵不得、打不得,許多教育名嘴也說要對小孩施以愛的教育,讓小孩可以多方嘗試,並學習自我管理,總而言之,就是泛「愛的教育」,什麼都可以牽連到愛的教育就對了。弔詭的是,父母親不斷學習要給更多的愛給小孩,現代的親子關係卻是越來越疏離。

臺灣教育界所推動的「愛的教育」,我一直抱持極大的問號。如果什麼都順著小孩所想、所慾,父母極盡所能的給予資源與支持,讓小孩有許多機會嘗試與探索,不讓小孩受到挫折,是否就是愛的教育?這當然牽涉到不同學派心理學家對人性的假設,人本主義相信人會自己朝向完人的人性假設,但觀察二十年來的愛的教育,為何養出自我中心的一代,以及許多的胖小孩以及假性過動症的小孩?

閱讀全文

好書推薦

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 Freeing Yourself from Chronic Unhappiness

封面圖片: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穿透憂鬱的內觀力量

「事件和感受都是中性的;如何去解讀它,才是決定心快樂或不快樂的關鍵。」

本書簡介

曾經陷入憂鬱的情緒而久久難以快樂起來嗎?請留意,內觀(mindfulness),是一種簡單卻有力的方法,能夠協助你覺察困住自己的想法和反應,幫助你永久打破長期不快樂的循環模式。在本書中,四位傑出專家向你解釋為什麼通常我們一味試圖逃離負面情緒,或只是拚命想著「如何重新振作起來」的方法,反而會讓我們更陷進憂鬱的深淵。經由特別設計、結合東方禪修傳統及西方認知療法,並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深具啟發性的課程,讀者可以學習到一套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幫助你跳脫包括反省和自責等容易導向絕望的心理慣性,讓你能夠以更堅強的韌性來面對人生的挑戰。

作者簡介: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

曾任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的認知與腦科學中心(Cognition and Brain Sciences Unit)研究學人、威爾斯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並於任內成立醫療和社會照顧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al and Social Care Research)以及內觀療法研究和訓練中心(Center for Mindfuln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現為英國牛津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以及威康信託(Wellcome Trust)首席研究員。在臨床暨實驗心理學領域中,威廉斯博士致力於研究隱藏在憂鬱症及自殺行為背後的心理歷程,以及發展新的心理治療方式。

作者簡介:約翰‧蒂斯岱(John Teasdale)

曾任倫敦大學精神醫學研究院客座教授,並受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委託,先後在牛津大學精神醫學系以及設於劍橋的認知與腦科學中心主持多項研究。蒂斯岱博士研究基礎心理歷程,並且將相關的研究結果應用於對情緒疾患的治療。多年來為了瞭解和治療重鬱症,他在其研究中加入了認知取向的元素,使得他成為英國認知療法研究的先驅之一,最近並將他先前的研究發現應用在內觀式認知治療的發展和評鑑上。

作者簡介:辛德‧西格爾(Zindel Segal)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摩根.費爾斯通心理治療學會(Morgan Firestone Chair in Psychotherapy)主席、成癮防治及心理健康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認知行為治療小組負責人、精神醫學系及心理學學系教授以及精神醫學系心理治療計畫主持人。西格爾博士的研究幫助學界辨識出導致復發的情感疾患脆弱心理因子,並且持續投注心力在精神醫學和心理健康的內觀式臨床照護上。

作者簡介: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麻塞諸賽州醫學院榮譽醫學博士、禪修指導師及作家。卡巴金博士是整合醫學學術研究健康中心聯合會(Consortium of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的召集人,也是精神與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的副主席,協助推動佛教界領袖與西方科學家的對話與交流,以期更深刻探索人類的心智、情緒與疾病。他創發的「正念減壓療法」(MBSR)已被醫療、學校、企業、監獄等機構廣為應用,並擴展至醫學和心理學領域。

積木之家
つみきのいえ

封面圖片:積木之家

「這是一個會帶給你淡淡哀傷與思念的故事。無論你的心靈被什麼淹沒與覆蓋,都無法隔絕曾經所經驗過的愛,與那些值得你珍惜的記憶。」

本書簡介

2008年,由加藤久仁生執導、平田研也撰寫腳本之動畫短片《積木之家》,獲得法國安(Annecy)國際動畫影展最高榮譽「水晶獎」、「兒童評審團獎」,廣島國際動畫嘉年華「廣島獎」,以及2009年奧斯卡獎短篇動畫獎(繼「神隱少女」得到長篇動畫獎以來,日本再次獲得動畫類的奧斯卡獎項)。本繪本為加藤久仁生、平田研也自動畫《積木之家》擷取、重製而成。此繪本為各級學校最佳生命教育/環保教育教材,也是成人至銀髮族最佳心靈繪本。

作者簡介:加藤久仁生

1977年出生,日本鹿兒島縣人。自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科畢業後,2001年進入ROBOT工作,隸屬角色動畫(character animation)部門。2003年執導的短篇動畫《某個旅人的日記》,在國際間獲得很高的評價。

作者簡介:平田研也

1972年出生,日本奈良縣人。自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院法語系畢業後,1995年進入ROBOT工作,隸屬溝通管理(communication planning)部門,從事電視劇、電影、短片腳本之撰寫工作。

邀稿

好消息,學會為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心得,在經費有限的經營中,特與友好出版社合作,準備各式心理治療相關書籍做為來稿之稿酬。凡投稿經採用者,將贈送本報於「好書推薦」單元中介紹過之書籍。敬請各位讀者不棄酬微,不吝分享,不辭辛勞,不斷投稿。謝謝大家支持本報。

專欄:您想要有自己的專欄嗎?或是您學有專精,不吐不快嗎?本報歡迎同好發揮所長,提供與心理治療相關之不定期或長期專欄。

椅邊絮語:您是心理治療的新手,或是老鳥嗎?歡迎您把心理治療的心路歷程、臨床觀察、或者專業內容寫成文章,使本報成為心理治療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西天取經:您曾經到國外取經嗎?歡迎您將在國外接觸心理衛生、或是心理治療相關的經驗整理成文。讓國內的同好也看得見您的故事!

本報仍在持續摸索與成長。近期特別歡迎下列主題的文章,將優先予以刊載:

若您已有相關文章發表,本報亦接受轉載,或以文摘形式收錄。目前轉載文章恕不提供贈書作為稿酬,但本報可於報內提供連結或說明,俾使同好作進一步交流。

本報歡迎任何形式之稿件,字數不限。來稿請寄:

臺北市大安區106麗水街28號6樓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
網址:http://www.tap.org.tw/

投稿得以筆名發表。來稿中仍請註明真實身份,以便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