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訂閱 / 退訂邀稿更多電子報
第99期2012年8月20日
時事我見
 
留言本與臉書 文/黃梅芳

上週日參加一場講座,由紀大偉和楊明敏討論邱妙津的書信,座談中提到邱妙津所成長的時代背景,也不禁讓我回想起當年的學生時代。

台灣解嚴的時候,我大約是國高中生,當時對社會運動還不太關注。即便父親是關心的,但是由於白色恐怖的印象,還是不希望孩子的我們留意。 ……(全文)

專欄文章
 
曾文星教授與兩岸心理治療的發展 文/王浩威
昔日同事吳佳璇醫師傳來的消息,才知道曾文星教授於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去世了。我立刻上網循線搜尋,找到中國同行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的精神科醫師,也是知名心理治療師叢中所寫的悼念文。

在華人世界的心理治療發展史上,任何人都不可否認,曾文星醫師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全文)

在家庭與自我間周旋的年代 文/王浩威
彥杉第一次來到診所才國中二年級。當時還十分年幼的他,侃侃談起未來如何繼承父業,想要繼續經營家裡的旅館事業。我那時不以為意,只是想這是很多將進入青少年階段最典型的思考模式,對父母的認同到了極點,而父母的價值觀因而完全內化成為他的理想。

多年以後,沒想到彥杉果真到瑞士洛桑念一個餐飲管理的學程回來,甚至,法語也說得還不錯。現在的他也果真繼續經營家族的旅館。……(全文)

諮商輔導手札──壬辰年驚蟄卷(5之4) 文/陳政雄
陳醫師:不一定啊!比如說像剛剛講的狀況,他在會談過程中拿牌丟你,你也許第一次不知道怎麼處理。但你回來想一想之後,知道下一次他再丟你的話,你可以跟他玩遊戲。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觀察他會不會主動表示歉意,如果你看他沒有表示歉意的意思,你可以提示他,說:「唉唷!我受傷,我不能動了,誰來幫我」等類似這樣的話,你可以給他提示啊!看他接不接你的招!如果他接你的招,你就有機會教育他練習做出道歉、彌補的行為。因此不一定要到諮商會談的後期才能做這樣的事,這個部分你隨時會有機會,機會出現就可以去嘗試,當然不一定每次都會成功就是了。另外也要想,萬一你在那邊唉了老半天,他都不理會你的時候,你要怎麼給自己台階下……(全文)
活動訊息
 
國際研討會
他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