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訂閱 / 退訂邀稿更多電子報
第128期2015年2月28日
專欄文章
精神醫學不可或缺之社會心理治療觀 文/張達人

精神醫學從病因、診斷到治療,歷經百年後,目前世界各地都認同其為生物-心理-社會之疾病模式,雖然在不同年代其著重處有差異,如1950年代著重精神動力精神醫學,而現代則隨著腦科學與基因偵測的發展,無形中則偏向生物學角度看精神疾病;但生物-心理-社會之完整精神疾病模式仍為大家所認可。回顧過去國內論文報告,從生物醫學層面探討者是何其多也,但從社會心理層面探討者則是鳳毛麟角。(全文)

加害與被害之間 文/朱惠英心理師

今天的性侵害加害人治療團體少了一名大將。稱他是『大將』,因為他的口條與思路無比清晰,在對其他團體成員進行面質時,句句到位,針針見血,也相當具有覺察和洞見。若是他有事得缺席團體時,整個團體的精采度會頓時減分不少。

但他也是我最擔心的一位。

以他的犯案的個案類型和案件數,『大將』的再犯率是非常高的。他口口聲聲的說一定不會再犯,因為他不想再進監獄;他說,不僅是這件案子帶給他的羞辱以及毀掉的職業前途讓他懊悔自己的行為,更是想到自己的犯行對受害者們造成一輩子的創傷,這讓他心裡極為難受不安。 (全文)

我與曼陀羅的故事--「彩繪心靈」課程有感 文/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張淑芬

2010年,因為工作之故,我開始身心靈領域的探索。這年夏天很幸運地在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跟隨蘇湘婷老師探索曼陀羅的奧妙,課後,在「曼陀羅分析工作坊研習報告」的結語,我寫下了這段文字:

現實生活是一個世界,藝術是另一個世界,而兩者的關係絕不是對立。曼陀羅引領我同時經歷冥想、音樂、畫畫、文字以及善心善能的美好,它製造的情境不是幻想,而是一種正面思考,這樣的正面思考是經過靜心、沉澱的清澈澄明,療癒我們生存在這個現實世界所必須承受的傷害,不管是來自他人甚或自己,讓自己減少接收悲觀的頻道。(全文)

國際研討會
他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