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訂閱 / 退訂邀稿更多電子報
第133期2015年7月18日
海外傳真
一則兒童心理治療工作的片段 匿名

我想呈現一個臨床工作的片段,目的不是要說明精神分析如何做詮釋,只想側寫治療室中自然的情緒互動。 個案是一個瘦瘦的小學男生。這天上午,他進遊戲室以後立刻把書包外套放下,用樂高圍出牆壁,說這是一個家,然後咳了兩聲。我問他是否生病了,他給我一個笑臉:「我很好。」細問之下,知道他昨天感冒不適,但他強調今天好多了,他要去上學。我說:「你覺得好多了,但好像還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只是不想讓我擔心。」他沒答話,卻用樂高做了一張寬大的單人沙發,放了一個小人在沙發上,又做了一個平面電視,室內一派舒適。…… (全文)

專欄
在憂鬱症裡尋找悲傷的權利 許欣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

這是憂鬱症蔓延的時代

幾個月前,德國之翼空難新聞透露副機師盧比茲罹患重度憂鬱症,讓全球目光又集中到憂鬱症這個精神疾病。憂鬱症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憂鬱症已是戕害人類健康、造成人類失能的首要疾病。全球共有超過3.5億人罹患此病症,平均來說每二十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一年內曾有憂鬱症發作。然而世界上大部分地居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比率不到三成,在某些國家甚至一成不到。
雖然憂鬱症的盛行彷彿是最近的事,但是憂鬱症所包含的症狀—包括心情低落、失去興趣及其他心理生理症狀,在醫學史文獻中早有記載。必須注意的是,過去的文獻會區分兩種不同情況:第一種是正常的悲傷,也就是有原因的悲傷,失落的經驗或其他痛苦情境為主要成因;另一種情況是沒有原因的悲傷,無法從其生活中找到適當的原因來解釋,或者其悲傷反應太過強烈,與其實際生活事件不成比例,其原因可能來自於內在的失能,需要專家的協助。…… (全文)


長不大的爸爸 莊慧秋(編劇、作家)
說到長不大的爸爸,她的眼中浮現一抹哀傷。「在我的家族中,好像一直帶著『長不大的爸爸』基因。每一代都是。」她說。

她從印象中的祖父講起。祖父為了追尋心目中的愛情,任性地拋妻棄子,變賣田產,離家去跟一位風塵女子同居。瘦弱且不識字的祖母每天起早摸黑,挑著扁擔去賣菜,孤單且辛苦地一肩扛起所有責任,養活五個孩子。後來,祖父財產散盡,被風塵女子一腳踢開,狼狽落魄地回來,祖母收留了他,卻滿心怨氣難平,直到過世。祖母一輩子都沒有享受過愛情的體貼和快樂。

然後是她的爸爸,一位喜歡熱鬧的享樂主義者。家中食指浩繁,日不敷出,但爸爸只要拿到錢,第一件事就是呼朋引伴去飲酒作樂,讓媽媽在家裡氣憤流淚。媽媽為了家庭,什麼工作都做過,賣菜、水泥工、幫傭,堅強地承擔一切。媽媽年輕時,也曾經有過浪漫的憧憬,以為婚姻是一種終生的依靠,但現實的磨練讓她發現,為母則強,她必須成為這個家的支柱,才能夠撐過所有難關。…… (全文)


三月交換日記:沒有孩子,只有人 林蔚昀、諶淑婷
淑婷:

我想告訴妳關於波蘭兒童教育家柯札克(Janusz Korczak, 1878 – 1942)的事,我打算從一部電影說起。這部電影是波蘭、德國、法國合資拍攝的《麥堤國王》(Król Maciuś Pierwszy/King Matt the First),我和兒子是在「小綿羊電影院」看到它的。

「小綿羊電影院」是「綿羊電影院」(Kino pod Baranami)的常態放映節目之一。「綿羊電影院」是一家很有趣的電影院,常常在放藝術片、紀錄片和實驗短片。不過,它不只服務藝文愛好人士,也會放主流電影,並且貼心安排各種特別放映,讓老人(「長青電影院」)、帶小孩的父母(「包尿布小羊電影院」)、學生(「學生通宵電影夜」)、不懂波蘭語但是看得懂英文字幕的外國人都能開開心心看電影。

當我兒子還在包尿布的時候,我就十分覬覦「包尿布小羊電影院」的放映會。妳看看這樣的描述:「音量調低、燈光半亮,現場有換尿布墊、讓小孩躺著休息的枕頭、毯子,只放首輪」妳難道不會心動,不會想和老公手牽手一起去看電影,同時享受天倫之樂和兩人時光嗎?我就很想,但是只停留在一直想一直想的階段,等到我終於鼓起勇氣,才發現兒子已經不穿尿布(是的,小孩長得比想像中快)。幸好,我們還有專門放經典動畫(大部分是波蘭片)給小朋友看的「小綿羊電影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