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專欄 Dec. 19 Sat. 2015
為何我老是得不到我想要的?

文/朱惠英 (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at Forest Institute博士班)



(原刊於作者網誌,經授權刊登)


一位個案說,他最近很感到困擾,因為很喜歡一位女性,但對方是工作人員,要是想要有進一步的互動,他就會給自己惹上麻煩。聽著他描述這位讓他很有感覺的對象,我心裡開始有了假設。個案叨敘著,他若不是在監獄裡,他會怎樣追求這位心儀的對象。我則是告訴他,工作人員的規範裡明白地約束著,工作人員不能和受刑人有任何私人的關係。他落寞的說:「我明白,我和你之間,有一道不能跨越的界線」。

我問他,雖然聽起來有些殘酷:「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熟悉?『為什麼我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

他用力點頭說:「這就是我人生的寫照,想要的,我老是得不到!」

想要的卻得不到,這經驗很多人都不陌生。

相信有不少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遇到一種狀況,就是覺得沒有一件事情是順利的,覺得整個世界都在和我做對!更慘的是,甚至覺得自己成為被追殺與唾棄的對象。

四面楚歌,背腹受敵。

這場景可能發生在實際上的生活中,也可能發生在自己的心裡。

感覺挫敗、失落、憤怒甚至是恐懼,這些情緒不時地在心中翻攪,偶而掀起沖天巨浪如海嘯般襲捲一切熟悉的認知世界。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為自己挑選了人生主題曲?

到底是要經過多少次的事件,來形塑出自己是不幸的結論?然後心理上認定自己是被害人,責任都在他人身上?

我曾問一位個案:「你為自己的人生做過多少決定?」,對方想了想,眼神茫然地回答說:「好像從來沒有過!」。可是,如果你不為你自己做決定,別人就要來幫你的人生做決定,而這些決定你大概不會喜歡。

但有人會辯道:「問題是我根本毫無選擇啊!」

Wrong answer! 當你讓別人為你做決定時,你也做出自己的選擇了。

不論是有意識的做決定,或是無意識地讓他人幫我們做決定,每一個決定都關連著一個以上的結果,串連著人生的發展與喜怒哀樂。

看見自己有不只一種選擇,會有助於緩解自認身處僵局中而生的焦慮感,做困獸之鬥的局面或許就會減去不少。做心理治療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鬆動當事人的自我設限,然後能看見種多選擇存在的歷程。心理資源的豐富與否,差異在於對於事務應變的彈性多寡。我真的很想要這個人、事、物,但是當事情的發展不如我的期望,我要如何在情緒、認知與行為反應上,做出都是利人利己的表達,就如同溝通分析學派(TA)所力求的『我好,你也好』(I'm OK, You're OK) 的反應?

一個時常唱著『我都得不到我要的』人生主題曲的人,看自己不好,看待他人也是負面。任何人和他/她相逢,難免不兩敗俱傷吧!我有時會好奇,為何有些人明明是在表達其需要,但聽起來卻像是在指控對方的不是。帶著炸藥來索取所要,怎麼看都像是恐怖份子之流。還有些人的主旋律是搭配著悲調,被拋棄與被否定的情緒主宰著自己的視野,但那悲哀像無底洞,再多他人的肯定都填不滿。

在監獄的治療工作,我會把重心放在獲得控制感上,這是很多受刑人覺得不可能在監獄的環境裡獲得的。在自由度有限的環境中練習做選擇,然後在每一個選擇後得到預期的結果,漸漸的就會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些控制感,這是為自己負責的起點。不少受刑人毫無目標的度過監獄裡的日子,但是若不練習規劃自己在監獄中的每一天,又如何能在出獄後把握每一個能呼吸自由空氣的日子?

現在和未來是一體的兩面。

結束會談前,個案問:「你應該知道我說的人是誰吧?」

是的,我一直都知道。謝謝你的欣賞,也很抱歉我不能滿足你的需要。但你,準備好要改變你的人生主旋律了嗎?


參考文獻


回138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監獄中的監獄──隔離監
為何我老是得不到我想要的?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