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8 月 15 日出刊
人物速寫

五十年的堅持
--專訪陳珠璋教授

採訪、撰文:高雄市立凱旋醫院 周立修醫師

  偶然的機會下,聽到陳珠璋教授曾在高雄療養院時期(凱旋醫院前身)擔任代理院長三個月,又適逢本院雙年刊正規劃發行,心想這麼傑出的「凱旋人」一定要列為採訪的對象,並透過訪談內容填補高療時代一段空白的歷史。

   經過事先的電話聯繫及將訪談大綱傳給陳教授過目後,終於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搭乘清晨 7 點的早班飛機飛到了台北,在光智士林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與陳教授展開約莫一個半小時的訪談。

(一)緣起-談早年代理三個月高療院長之記憶及與凱旋之互動。

  時間可追溯至本院第一任院長林鴻德醫師於 1963 年 3 月至 1964 年 2 月出國進修期間,由台大徐澄清教授代理院長一年,但由徐教授與另外三位台大神經精神科醫師輪流執行代理院長職務,當時陳教授代理期間自 1963 年 12 月至 1964 年 2 月,為時 3 個月。每星期二晚上搭乘十點半的夜快車前往高雄,星期六下午搭乘四點半的快車或晚上十點半快車回台北;每星期三至星期六,共四天在高雄,另三天在台北。代理院長之主要任務,除行政工作外,還有主持個案討論會,帶領兩個病房的團體治療,並在高雄醫學院教授精神醫學。

  此外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與高雄療養院之建教合作方面,在 1975 - 1980 年陳教授擔任科主任期間,分別有施燦雄醫師(本院前院長),江英隆醫師(前高雄市衛生局長)及陳順勝醫師(現任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至台大神經精神科受訓。

(二)轉折-赴美學習團體心理治療之心路歷程。

  陳教授提及擔任台大醫學院助教時,開始對動態精神醫學有興趣,當時有一位十九歲女性,因感情、課業問題,有憂鬱症狀,經藥物治療,雖有改善,但仍有殘存之症狀,於是嘗試使用 Narcoanalysis,該患者心情好轉,不必依賴藥物治療,因此開始有學習心理治療的想法。在 1954 - 56 年因有出國機會,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修並在 Metropolitan Hospital 從事臨床及研究工作廿八個月,前四個月僅做觀察,並研究規劃四個月,之後研究工作則長達廿個月。在團體督導部分,受到兩位老師影響很大,一位是熟悉團體動力的 Dr. Semrad,讓陳教授學習 transference 對自己的影響,而較擅長人際理論的 Dr. Hyde 則指導陳教授在病房內將病人分為 5 個次團體進行研究,並在 Dr. Hyde 之鼓勵及指導下終於將論文寫出並刊登於國際期刊。當時 Dr. Hyde 所說的一句話深深影響了陳教授,讓他不得不將論文寫出來,那就是「公的東西,不可放入自己口袋,論文未寫出來就是一種犯罪行為」。

(三)一片天-國內推廣「團體心理治療」與成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過程。

  在陳教授指導下,台大與台北市立療養院心理演劇研習小組於 1975 年 4 月 17 日至 1979 年 3 月 21 日共進行 63 次研習會;彰基、台北榮總及高醫於 1980 年 8 月加入每月一次研討會;1984 年起,共有 11 個單位輪流參辦,每三個月一次,凱旋與高醫則負責 6 月份之活動。1988 年 4 月「團體心理治療研討小組」於精神醫學會成立,1994 年 12 月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成立,並擔任第一任理事長,每年定期於北、中、南、東區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工作坊。針對團體心理治療師之養成,2005 年開始在台北、高雄舉辦團體心理治療師首部曲,亦造成熱烈迴響。

(四)心的方向-學術研究與參與國際學術活動。

  1987 年 10 月於日本東京舉辦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roup Psychotherapy(IAGP)之第一屆 Pacific Rim Regional Congress(PRRC),我國有陳教授等五位代表參加;1993 年 9 月由我國主辦,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辦 IAGP 之第三屆 PRRC,大會主題定為「Interdependence and Moderation」,思維來自貝氏(Bales)互動分析,陳教授強調團體中的「相依」(Interdependence),意指人不可太依賴(too dependent),但亦不可太強調個人,強出頭(too independent),宜「中庸」(Moderation),充分顯示陳教授的為人處世與治學之道。

(五)春又來-談成立「光智士林青少年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原光智社會事業基金會基金會之場地僅做為青少年圖書室之用,但陳教授認為精神疾病之預防應從青少年開始,且考慮退休後是否可活用該場地,而隔代教養的現象也逐漸增多,又想到自己年紀增長,似乎也有些 grandfather complex,想幫助別人,一方向也想自我學習,長期就近與國軍北投醫院合作,白天至學校輔導學生而獲得教育局之肯定,夜間則接受學校轉介學生至中心進行諮商,亦獲在社會局補助,逐漸發展並受衛生局委託辦理台北市北區重要社區心理衛生工作。

(六)遠眺-對凱旋之期許

  凱旋是一精神科專科教學醫院,自然無法如綜合醫院般提供各科完整服務,但因其為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應該可以更努力一些,串聯高高屏地區各醫院及機構有興趣團體治療者一起合作,辦理相關之訓練,進而透過學術交流進行相關研究及論文之發表。教授強調團體一定要「合作及凝聚」,才能有發展。

(七)叮嚀-給年輕醫師的一些話

  教授強調他的英文名字縮寫正好是三個C,所以他的個人人生哲學觀(personal concept)即 Curiosity, Consistency 及 Creativity,而團體的人生哲學觀(group concept)即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及 Cohesion。他 50 年來在國內團體心理治療的努力與奉獻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最能看出他的 Consistency,而在東門國小以布袋戲方式及配合忠孝節義故事,對行為問題孩子進行團體輔導,更見其創意。

  訪談後有一點時間與教授閒聊,總是不忘交待我多寫論文投稿到國外期刊。離開時與他照相,竟感覺平時嚴肅的他其實並非如以往印象中那麼不易親近,卻像一位關心晚輩的祖父,想想這次訪談是不是也滿足了我一些 grandson complex。

(原載於精神醫學通訊 2007 年 26 卷 6 期)

回39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