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實習經驗分享
雀瑟魯
隨著新年假期的結束,學校們陸陸續續開學了,這也意味著,心理科系相關之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們將要預備離開學校到新的單位實習了。
回想過往自己與同期同學在找尋實習機構時,對於如何挑選適合的實習單位存有許多疑惑,例如,選擇的重點應以服務對象、機構文化、督導資源或交通地點等何者為優先考量呢?再者,若實習過程,督導與督生關係產生衝突時應如何處理?實習分數與諮商專業的發展是否相呼應?諸如此類的擔憂都反應出當時我們對於環環境轉換的焦慮。尤其當一個實習生進入陌生的實習場域時,帶著的後盾通常只有學校與師長,教科書上曾提及的申訴管道,現狀便多透過各學校單位自行處理,這當中學生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確實考驗著處理的能力與智慧。
|
 |
看不清楚的帷幕
雀瑟魯
閱讀Klein的文獻,就像在閱讀自己的生命史。
想起有一次督導提出Winnicott的想法解釋案例,思考後我回答:Kiein比較能說服我。當時,想到的是生命源頭的韌力,似乎,我較能理解在萬分痛苦後想倖存的需要,藉此我想說Kiein的理論相當迷人,在於坦承不諱的原慾所引起的攻擊與保護、生死邊緣的糾葛及貪婪與嫉羨的恐懼。即使迷人卻難以確認是否理解,因此我選擇以回顧自己生命經驗的方式讀取Kiein想要留下的訊息。
我想閱讀過程所激發的聯想為基底,討論我所理解的Kieinian。
閱讀Kieinian時,腦海總會有一幕關於民間辦喪事時會以布幕遮住後方棺材的畫面,我憶起小時候對這幕景象的恐懼,在於該不該拉開及拉開後會受到甚麼懲處的擔憂;著名動畫《怪獸電力公司》中描述怪獸會從衣櫃中跳出,嚇唬小孩以獲得能量,這兩種畫面都有著相似的共鳴-秘密是隱藏在遮蓋下。
|
 |
|
相關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