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椅邊絮語

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與妄想性人格疾患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名劇,在他悲哀的一生中,除了面對叔父弒君、殺父的的憤恨外,也對母后改嫁的亂倫情事有所不滿。

在這些糾葛的情結裡,讓哈姆雷特變成一個隨時武裝自己,不信任周遭的人、事、物,並連帶犧牲了他的愛情。尖酸、殘酷和暴戾,這就是哈姆雷特最後的人生寫照!

哈姆雷特(Prince Hamlet)是丹麥的王子。在父王擊敗波蘭軍隊後,他前往國外大學留學,本來應該是一帆風順的留學生涯,卻在某天被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打破了!

從祖國傳來父王的死訊,而且在父王過世沒多久,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勞迪(Claudius)自行宣佈繼承王位,更令人憤怒的是,心目中慈愛的母后葛簇特(Gertrude)竟然馬上改嫁給繼任的新國王!接獲這一連串令人震驚的消息後,哈姆雷特星夜兼程,迅速地回到丹麥。

一場弒君的陰謀

一晚,有隊哨兵正在巡邏,他們驚恐地發現一縷幽魂徘徊於城堡左右,當時哈姆雷特的摯友赫瑞修(Horatio)也在場,他悄聲詢問鬼魂的來意,但鬼魂不發一語。

隔天,新國王與王后葛簇特舉行婚禮。新國王即哈姆雷特的叔叔憐愛地要哈姆雷特要走向光明,别再悲傷!哈姆雷特聽不進去,他獨處時,忍不住對於父王猝死、叔叔篡位、母親改嫁這些事情憤恨不平,這實在是太詭異了!赫瑞修走向前來,跟哈姆雷特講到昨天的境遇,把鬼魂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講給哈姆雷特聽。哈姆雷特決心查出真相!

當晚,他和赫瑞修一起到城堡上去觀察動靜,剛開始什麼事都沒發生,哈姆雷特覺得自己很蠢,竟然會相信這種無由來的鬼話,這一定是赫瑞修和士兵們喝酒太多的後遺症。這時,鬼魂出現。它把哈姆雷特叫過去,小聲的告訴他一個驚人的秘密:「我是被謀殺的!克勞迪將毒藥灌到我的耳朵,你一定要為我報仇!」

那個鬼魂真是父親?還是魔鬼?哈姆雷特無法確定,因此他想了一招「裝瘋賣傻」,想試探叔叔的反應,從中看能不能找到蛛絲馬跡。

不擇手段,為父報仇

這招讓叛國的叔叔克勞迪亞上勾了,這要特別感謝國王愚昧的波蘭裔御前大臣——波隆尼爾(Polonius)。他相信哈姆雷特真的瘋了,並一口咬定哈姆雷特是因為得不到他的女兒歐菲莉亞(Ophelia)的愛而發狂。他畏懼哈姆雷特在宮廷裡的勢力,所以為了減輕內心的罪惡感而盡力伺候新國王。

為了找出哈姆雷特發瘋的真正原因,在國王的示意下,波隆尼爾安排女兒與哈姆雷特見面,而他和國王就在暗處偷偷觀察!國王覺得不妙,哈姆雷特可能是裝瘋,為了要以決後患,國王派了哈姆雷特的大學同學羅生克蘭(Rosencrantz)和蓋登思鄧(Guildernstern)前來監視。哈姆雷特並未鬆懈,也看透了他們玩的把戲!他在宮中安盤了一場戲中戲,藉以重現父王被謀殺時的情景。他宣稱「這齣戲將說明一切,屆時我將揪出國王的尾巴!」

坐在臺下的克勞迪如坐針氈,馬上起身要求開燈。國王的反應太不尋常,讓赫瑞修也注意到了,哈姆雷特相信叔叔一定心中有鬼。

克勞迪在私下祈禱的時候,竟然表達了對自己的厭惡,懺悔請求上帝寬恕。哈姆雷特恰巧發現克勞迪正在禱告,想要一舉了結這段恩怨,但是哈姆雷特後來卻不願意殺了禱告中的叔叔。就在哈姆雷特轉身離去,克勞迪自己醒過來了,在目前的狀況下,他根本不可能根本覺悟。若哈姆雷特沒有試圖了結他,最後他還是會咎由自取。

後來,哈姆雷特與母親攤牌,與她爭論暗殺事件與她和叔叔間的醜事。談話中有人躲在暗處偷聽,他憤而殺了那個小人,沒想到那竟是波隆尼爾。但哈姆雷特並不後悔,繼續與母后爭論。此時,鬼魂又出現了,他責罵哈姆雷特,但是,母后卻看不見鬼魂,只看到哈姆雷特一個人自言自語,她相信兒子真的瘋了!

克勞迪察覺哈姆雷特真正的意圖,所以把他送到英格蘭。為求安全起見,還要求羅生克蘭和蓋登思鄧一同前往,並殺了哈姆雷特,但在航程中,他們被海盜偷襲,哈姆雷特成為階下囚但旋即被送回丹麥。

國仇、家恨、愛情的糾葛

哈姆雷特的女友歐菲莉亞在遭受哈姆雷特拒絕及父親過世的雙重打擊真正發瘋了,她失足落水而死亡。她的兄長雷爾提(Laertes)從國外返家,聽到這一連串的消息,便將矛頭指向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回到丹麥後,得知歐菲莉亞已過逝將下葬後,悲痛得難以自己,他跳入未封的墓穴,並與和雷爾提打成一團。

歐菲莉亞的哥哥雷爾提和叔叔克勞迪決定聯手除掉哈姆雷特。克勞迪建議雷爾提與哈姆雷特決鬥,此外,為避免雷爾提失手,克勞迪甚至準備毒酒以防萬一。決鬥一開始,哈姆雷特先佔了上風,母后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下那杯本來要毒殺哈姆雷特的毒酒!哈姆雷特一分心,被雷爾提的毒劍刺傷,在倒下前也反手回擊,刺中對手。雷爾提死前對哈姆雷特說出了真相,憤怒的哈姆雷特則逼克勞迪喝下毒酒,為父親報仇!哈姆雷特臨死前要赫瑞修以把這段故事流傳後世,然後撒手人寰!

洋蔥觀點:對他人不信任及多疑,是屬妄想性人格疾患

哈姆雷特的故事乍看之下是一場復仇的連續劇,當然,其中包含很多人性的糾葛跟隱諱。莎士比亞的劇作之所以傑出,正是這些對人性的深刻描寫,讓他名傳千古。一般在精神醫學中,講到《哈姆雷特》,一般都會援引其作為「戀母情結」的例子,但是今天我想嘗試用另一個角度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在人生遭逢巨變後,個性變的非常陰鬱。一方面為了要復仇,胸中深沉的城府使他快樂不起來;另一方面,被屬於嫡系血親的親叔叔與母親背叛,哈姆雷特不知道要相信誰,那種情境使得他不得不武裝起來,漸漸變的不再相信他人,面對周遭,只能報以尖酸刻薄!

猜忌(jealousy)是人類複雜情緒的一種,這種情緒不像生氣、悲傷、害怕或快樂般的清楚明白,而是混合多種感覺的反應。在學理來看,哈姆雷特其對他人不信任及多疑的性格,沉溺於對朋友或夥伴的忠誠或可信度之不合理懷疑,甚至將他人的動機解釋深具惡意,這些都是屬於妄想性人格疾患(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由於妄想性人格疾患的行事防衛心很強,雖然可能看起來客觀、理性,但事實上其好爭鬥及多疑的性格,會促使他們出現冷漠、敵視、頑固、及譏諷的表達方式。比如說在莎翁筆下,他寫到哈姆雷特看到他的同學羅生克蘭(Rosencrantz)和蓋登思鄧(Guildernstern)起了防衛之心「你們是奉命而來的,瞧你們掩飾不了你們的良心的慚愧,已經從你們的臉色上招認出來了……」他拒絕歐菲莉亞則表現得十分尖酸刻薄,語帶諷刺「要是妳一定要嫁人,我就把這一個詛咒送給妳做嫁妝……」

但由於哈姆雷特的性格並非先天如此,而是在面對國仇、家恨及愛情的糾葛下,而使其變成這樣的性格樣貌。他所顯露部份不真實的誇大幻想,或為時甚短(幾分鐘到幾小時)的精神病性發作,在莎翁的筆下,都變成是哈姆雷特的悲怨宿命,這樣的宿命步步逼使他走向痛苦滅亡的絕境,因此深深觸動每一個觀賞此劇的人,並使本劇成為莎翁的四大名悲劇代表作之一。

Wendy說:只存在戲劇裡的王子復仇記

看了哈姆雷特的遭遇,我很慶幸這只是虛構的故事,否則我難以想像一個人怎麼樣在這樣的仇恨與心理武裝下,存活下來。身為一個男人,他要面對的是陰險狡詐的未來,逼得他不得不把自己關起來了。

在欣賞哈姆雷特,都會被他那種猜忌中帶有深深地隨時要滅亡的恐懼感所觸動,而談到恐懼則讓我連想到在生理學上大腦底部的杏仁核(amygdala)。

杏仁核掌管焦躁、驚恐等情緒記憶與意義,正面地說,杏仁核可以讓人類(動物)能產生恐懼感與學習警覺與躲避各種可能的危險,所以有「情緒中樞」與「恐懼中樞」之稱;但當杏仁核過度活化,並不時送出負面的情緒給意識的皮質,那麼就十分容易成為憂鬱症重要的病源。

身體與心理是一個細密連串的整體,我常會鼓勵學生在瞭解生理結構、瞭解自我之餘,也去體會生理與心理的相關連性,感受上帝創造出這樣豐富有趣的人類世界。

妄想性人格疾患(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按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妄想性人格疾患的基本特質是一種對他人不信任及多疑的廣泛模式,以致於將他人的動機解釋為深具惡意。

妄想性人格疾患者若於兒童期及青春期初現時,會表現孤僻、同儕關係不良、社會焦慮、學業成就不佳、過於敏感、古怪的思想及言語、及特異的幻想。在臨床上這類疾患的男性人數多於女性。

詳細資訊請參考楊聰財醫師心理衛教中心

——轉錄自:洋蔥與蚊子的世界

回60期電子報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