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1 月 15 日出刊
回32期電子報
好書推薦

第32期電子報好書推薦>《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杜家興譯序
第32期電子報好書推薦《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原作者書序

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
Group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Nick Kanas 著
杜家興 譯

譯 序

  完成這本重要書籍的翻譯,心中充滿喜悅,因為這個工作對筆者具有多重意義。

  首先,對國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相關治療工作人員來說,這本中譯書籍是一大福音。對於目前著重生物取向介入而輕視心理社會層面的國內精神醫療生態,本書所提精神分裂症的整合式團體治療模式具體呈現了「生理心理社會觀點」(bio-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使生理心理社會觀點不再只是書上的術語、討論會議時「電」人的武器、教學時的說法而已。

  從過去到現在,國內有許多精神分裂症病人只能像是小白老鼠那樣接受許多團體治療生手的練習,許多病人只是將參加團體治療當作是一種向醫師「交換」出院的其中一種手段而已(已分不清是醫師療癒病人,還是病人制約了醫師),加上目前全民健保給付過低,投資報酬率太低,造成資深人員難以對抗績效的要求而割捨團體治療,除非本身極有志向且有濃厚興趣。

  許多持續投入精神科團體治療的治療師們,包括臨床心理師、精神科護理人員、社會工作師、精神科醫師和職能治療師,幾乎以被歸於人際取向的Yalom博士兩本有關團體心理治療的經典著作為宗師。雖然Yalom取向提供許多經典且富創意的指導方針,但筆者有時覺得似乎無法直接處理到病人的某些需求,尤其是病人的精神病症狀和出院渴求方面。而Kanas博士的「精神分裂症的團體治療」則結合了衛教取向、心理動力取向和人際取向,為我們指明一條切實可行的方向,值得大家配合Yalom取向一同細細品味。

  再者,直接服務重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人員,經常因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病理性的思考和行為而感到無能與耗竭,尤其是在藥物治療沒有出現太多效果的時候。本模式具備具體、明確、有實證基礎、容易學習等多項優點,能夠為許多感到無力,甚至已開始逃避的治療人員,帶來一劑強心針。尤其本書內容精簡且容易吸收,值得醫療團隊一起閱讀、琢磨和執行,一方面拓展服務病人的多面性,一面可以有效整合各專業,凝聚團隊向心力,發揮團隊效能。

  第三項意義是見證衛生署嘉南療養院一群熱愛團體治療的人曾經一起奮鬥精進的歷史,除了筆者之外,還有擔任督導工作的劉再傳醫師(目前為高雄慈惠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以及彭成隆精神科醫師(即將成為苗栗大千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盧怡婷社工師、林珮瑩與林美佑兩位護理師。多次中午聚餐九十分鐘裡字句斟酌地閱讀討論Yalom的經典書籍,並每週一次實地且富有創意地執行七十分鐘的急性病房人際取向團體治療,尤其是在上半場以人際關係為主的自由討論之後,中場加入十分鐘的治療人員評論,並且創新地將下半場多延長十分鐘,讓成員們充分討論及深化上半場和中場裡的體會與學習。因緣際會,讀書會暫停了,筆者與劉醫師仍持續在急性病房執行這個被我們認為很有助益的模式,筆者與怡婷社工師也嘗試將此修正模式運用在大專院校個案、中途之家青春期少女的團體。本書就是藉此機緣,由督導劉醫師為促進我們後進者的學習,而提供好友Kanas博士的著作以為參考,因獲益良多,便發願譯介給國內讀者參考。

  第四項意義是紀念筆者初為臨床心理師那一段辛苦扎根的專業養成時期。回想1994年7月出道,當時國內實際從事臨床工作的心理師可能不超過一百二十名,那時笑稱工作兩年以上就算資深,由此可部分推想當時心理師處境之辛苦。加上可以參考的中文書籍寥寥可數,國內北中南東的心理師紛紛成立讀書會,閱讀原文書籍而整理出許多重要筆記,可惜可能因為心理師們自我要求高,擔心整理筆記不夠完整,因此少有流通。

  當時筆者發現許多重要的經典書籍,不只各區獨自閱讀整理,而且幾乎年年重複閱讀。眼見這麼多菁英寶貴的時間與心力就這麼消耗在原文閱讀上,深感中譯書籍節省下來的可觀人力資源,將為臨床心理專業的發展帶來澎湃活力。加上對「臨床心理師」頭銜的認同,筆者立志翻譯整理工作,一方面培養自己專業,從文法書、補習托福文法,到著手翻譯,一路下來練就電腦能力和原文書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企圖促進交流而整體提升心理專業人員的基礎。期間,筆者曾經協助將部分筆記電腦打字,也從Groth-Marnat博士的著作Handbook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nd(目前國內已有第三版中譯本)的部分章節,翻譯整理出一本中譯手冊供實務工作者參考,聽說多人由此獲益。

一轉眼,筆者年齡與年資也累積不少,持續在臨床心理工作上戰戰兢兢努力著。目前坊間有許多專業中文版書籍,可以減少心理師的基礎養成在時間與心力上的消耗,不禁羨慕此時的這種幸福。回首當年自己朝夕投入的源源不絕動力與精神,至今仍引以為傲,本書的翻譯可說是過去努力的一項成果,遂藉此肯定自己並繼續邁向人生與專業的下一個里程碑。

  翻譯工作實在是一種功德,我深切感受。一本書的翻譯,耗費了多少個獨自工作的夜晚,犧牲了多少次和妻兒共同遊戲和相伴入眠的幸福,壓榨了多少日疲累的身心,才能有個雛形。配合後續的來回校稿,才能有一本版面清爽悅目、內容讀來親切的文本。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負責處理版權事宜,以及林汝穎編輯的細心校稿與意見,讓本書具體成形。

  從事翻譯工作的人最感謝的莫過於自己家人的體諒與犧牲了。謝謝我的父母親包容我這個兒子,讓我得以全心投入在專業工作上。感激妻子素珍,沒有妳辛苦地體諒以書本為第一情人的我,並且照顧好家裡和兩個小寶貝,我便沒有機會完成這個重要願望;還要謝謝偉愷和岳洋兩個心肝寶貝,放走總是玩到一半就落跑的爸爸,現在這本書完成了,兩個小寶貝,我們又可以一起開蒸汽火車,讓你們坐在爸爸的大腿上一起看繪本、說故事囉!最幸福的是,我們一家人又可以共枕入眠了!

家興
2006年6月於台南

回32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