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1 月 15 日出刊
回32期電子報
好書推薦

第32期電子報好書推薦《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杜家興譯序
第32期電子報好書推薦>《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原作者書序

精神分裂的團體治療
Group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c Patients

Nick Kanas 著
杜家興 譯

作者:Nick Kanas, M.D.

  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醫學部之團體治療訓練方案教授與督導
  加州舊金山榮民醫學中心精神醫學服務部門副首長
  Kanas博士帶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團體治療已經超過二十年。他撰寫有關團體治療和小團體行為的論文、書籍與書內章節超過七十篇。他所研究的對象包括精神分裂症、酒癮、雙極型情感性疾患以及創傷後壓力疾患的病人;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員與受訓學員;以及太空人和太空飛行員。目前,Kanas博士同時是美國精神醫學協會以及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的會員,也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篩選計畫的精神醫學評估專家。除了正著手進行的團體治療工作之外,他還在莫斯科進行的太空小團體模擬研究,以及在有關太空人與太空飛行員於宇宙中互動情形的研究擔任主要研究員。

譯者:杜家興

  現任行政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
  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碩士
  教育部部定講師證
  專長:壓力紓解與情緒調適、憂鬱症的個別治療和團體治療、自我發展與人際關係、親職教育、兩性關係之交往與持續的藝術。

前 言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嚴重的心靈疾病(mental illness),造成患者在思想、情緒與行為上的瓦解。它影響了世上1%的人口。單就美國而言,就約三百萬人受苦於此一嚴重、慢性疾病的折磨,數百萬的親朋好友間接受到影響。雖然一般認為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是此疾病主要的治療介入方式,但是這些藥物並沒有將此疾病治癒。許多病人對這些藥物反應不佳,即使是那些對藥物有反應的病人,也出現藥物副作用,並且持續經驗到心理社會層面的問題。此刻非常需要新的治療取向,安全並能夠幫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效處理他們的內在與外在世界。

  在經過控制的研究裡,在幫助精神分裂症病人因應其疾病以及與其他人有更好的互動連結等方面,團體治療被認為是藥物治療之外一項有用的輔助療法。不過,如同其他可能的治療方式一樣,治療團體如果被一些未能對可能的陷阱或不適當的技術保持警覺的人不正確地運用,那麼將可能造成傷害。雖然曾經針對執行團體治療研究的研究員發展出相關的治療手冊,但是目前仍缺乏適合臨床工作者的手冊,無法提供具有實證支持的方法,以便在團體治療裡幫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本書正是要修補此一困境。

  本書所描述的作法是從我及同事們在超過二十年的臨床及研究裡演進而來的。此實證性的工作包含了從1975年到1977年在聖安東尼奧、德州所進行的住院病人團體治療的控制性研究,以及於1978年在舊金山、加州開始的團體治療研究計畫。後者的工作大多數是由舊金山的榮民醫學中心部門與加州大學協力完成。採用此模式的治療團體也曾在蘇聯與英國進行評估。

  初期的研究是在精神醫療機構急性住院病房裡進行。因為臨床模式的精緻化,所以也進行了有關結果(outcome)與歷程(process)的研究。此模式也延伸運用到門診環境,並針對短期與長期的團體進行了評估。重要的技術變得更為明晰,此模式的成果是可以複製的(replicable),並且能教導給許多的醫護工作人員及受訓者。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協助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習得一個安全、有用且合乎成本效益的精神分裂症治療方法,也就是學會運用由上述所提及之工作所演進而來的整合式團體治療模式。本書提出有關實務工作的指導方針以及臨床案例,都將幫助讀者在住院病房或門診裡帶領這類的團體。本書也考量到在理論和臨床方面的重要議題,像是治療的目標、病人的篩選、有關的討論話題,以及治療歷程等。

  我在本書也回顧了有關將治療團體運用在精神分裂症病人身上的軼事及實證文獻。此外,我也回顧了由我和我的同事所進行一系列有關結果及歷程的研究所獲得的成果,以作為本書所描述的方法的見證,並藉以為例說明諸多治療技術的原理。

  本書會吸引服務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屬的健康照護工作人員的興趣。這些工作人員包括醫療機構及診所的工作人員與受訓者以及私人職業的實務工作者。本書也將特別吸引醫師、心理學家、護士、社會工作師,以及其他在心理健康領域裡工作的專業人員的興趣。對於學生和有經驗的實務工作者、對於在州立或私立醫療院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在一般受到管理的照護環境及私人工作室工作的專業人員,對於研究者及臨床工作者,還有對於有經驗的團體治療師以及此治療模式的新手,本書正與你們關連密切。

  雖然本書基本上是一種有關「如何做」(how-to)的治療手冊,但本模式卻是由團體治療研究計畫演進而來的。與許多其他的治療說明不同的是,本模式具有實證基礎,賦予本模式效度與信度,也緊密整合了理論、實務和研究。儘管我們從先前運用教育取向、心理動力取向和人際取向的模式裡獲益良多,但本書所呈現的模式仍加入了新的技術,並且闡明了如何整體描繪(formulate)及處理病人的問題。本書也參照了我們已出版的研究成果。許多來自真實團體的臨床案例,將有助於讀者了解此模式以及許多即將在本書討論的特定技術。

  本書由討論精神分裂症本質的第一章開始,內容包含一般的臨床特徵、診斷上的考量、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治療策略,以及團體治療的角色。第二章回顧了歷史性的議題,從臨床報告與研究報告兩方面著手。強調重要的軼事和臨床趨勢。接著是第三章有關理論性議題的討論,分別描述了三種傳統的作法:教育性取向、心理動力性取向以及人際取向,並且顧及了每一取向的長處與弱勢。接著,便從理論的觀點來思考本書所採用的整合式取向。

  接下來的三個章節,都是描述整合式治療取向的臨床特徵。第四章的焦點是團體的格式,將論及治療目標、病人篩選、協同治療、結構方面的議題(如,環境、持續期間以及團體進行的頻次、團體的組合與大小等等),以及藥物的使用。第五章則藉著探討治療策略,包括治療姿態、病人的安全性、有用的與有傷害性的討論話題、形成這些議題的方法、因應策略、單次團體裡某一話題的典型進展方式、與首次及最後一次團體以及成員新加入及退出有關的議題、團體前的介紹說明,以及團體及個別治療同時進行的情形。我們在第六章思索了團體歷程這個議題,主題包括團體動力學、團體發展階段、治療因子、文化觀點、訓練與督導,以及成本效益。這三個章節廣泛運用了範例,藉以示範與說明重要的臨床議題。

  在第七章,我們從住院病人及門診病人研究的角度,回顧支持此治療模式的實證工作。我們也從結果、歷程與討論內容等角度加以統整最新的研究發現,並且針對未來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言。有關我們實證工作的參考文獻,則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接下來的第八章,是一個做結論的章節,強調本書所提出的重要觀點。一些讀者可能選擇先從本章讀起,以便對本書所呈現的特殊議題有個初步的概念。可是,希望讀者能夠依序閱讀全書,徹底了解此整合性模式,並運用在您自己的治療團體裡來療癒精神分裂症病人。

回32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