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3 月 15 日出刊
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人與植物第一次接觸腦性麻痹者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人與植物>遊民花園計劃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人與植物遇見日本園藝治療師菅由美子

遊民花園計劃

黃盛璘

  今天是週二課「特殊族群的園藝 Horticulture for special populations」校外教學,大家決定去 Santa. Cruz 參訪「遊民花園計劃 Homeless Garden Project」之進行。

  早上八點先在學校集合,大家湊成兩輛車,一起前往離學校約一個半鐘頭車程的 Santa. Cruz。Santa. Cruz 這個臨海小鎮,當年是嬉皮大本營,而今則被稱為「嬉皮最後保壘」,這就難怪遊民在此群聚了。

  小鎮一面臨海,以觀光業為主,加上天氣良好,也是衝浪重鎮;而另一面內地山區則以農業為主。大夥約九點到,好大一片,說是花園,稱它農場可能比較恰當。一間木板搭蓋的小房間,就是辦公室了。偌大的園地開墾成好幾畦,蔬菜和藥草是大宗。幾位工作者三三兩兩分散各角落,都是遊民嗎?看起來除了嬉皮、不修邊幅以外,倒不覺得有什麼太大差別?

  計劃主持人友善的出來招呼,是位約五十來歲的歐吉桑,已在這裡任職好幾年了。開門見山便問大家:「誰認識遊民?」在場只有 Scott 舉手。接著他又問:「你知道他的名字嗎?」Scott 回了一個名字。他笑說:「不錯。大部份人不會和遊民打交道。就算有,也不會問他們名字……」他說,因為一般人見面最常問的兩個問題就是:「你住那裡?」「在那裡高就?」但對遊民這都是難以回答的問題。逐漸的,他們喪失了社會自信心,認為自己什麼事都做不來。為了建立他們的自信,這個遊民計劃便是訓練遊民園藝技術,然後幫他們找到工作。

  計劃每次招收十五位,每期一到兩年,1990 年創始,至今己有十四年了。但這仍是杯水車薪呀,聽說單單這裡遊民就有上千位。主持人說,在這裡他們「come together, work together, eat together, and meet together」。每個人在計劃期間都要訂定一個目標,可以是戒煙、考駕照,或寫一本書……。「我走訪過俄羅斯,他們教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權力』。」在這裡,他們就是要遊民重新擁有夢。說著說著,十一點了,「歡迎和我們共進早茶。」主持人帶我們走進一爬滿百香果棚架,那百香果很奇特,是鮮黃色的,有點像小芒果,他們稱它為「香蕉百香果」,我嚐了一顆,味道就像百香果。棚架裡原來那是一個小廚房和餐廳,也是由遊民自己來管理。桌上已擺滿自製的麵包、咖啡、藥草茶、果醬。時間算得真好,我肚子已開始叫了。

  吃過早茶,接著又開車來到鎮上一間工作坊。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醉人的藥草香,是薰衣草和著迷迭香的味道。這裡是遊民計劃之延伸,將園裡種的藥草,送到這裡製成各種產品,有香草香袋、肥皂、花環等,還有一位婦女在做手工焟燭。更下游的是門示部。於是我們又移師到他們的店鋪,所有成品都在這裡展售。這裡提供給遊民婦女就業。這是一貫作業,從生產到銷售。但收入仍不足以自給自足,這計劃仍需大量的募款,這幾年募款活種愈來愈難了,他們感慨道。

  艷陽高照,海就在一旁招喚。大夥決定到海灘去野餐。

  飯後,大夥玩了一下海水,便又前往下一站,那次是 Santa Cruz 大學的附屬有機農場。

  一進農場就看到場邊架著十來個帳篷,原來這裡招收各國各地來學有機農耕的學員,實地有機耕種及有機產品的經營,但因這裡住宿太貴,怕嚇走有心想學的人,便提供帳篷給學員免費住。這裡一期六個月(後來知道我的樸門 permaculture 老師 Christopher 也在這裡受訓過。)。和一位正在工作的學員聊起來,他來自墨西哥,計劃學成回國後,將自家農場改種有機農園並試著推廣。

  為了讓大家能趕在交通尖峰前上路,下午四點大夥解散。

  我們這一車四個人倒也不急,既然老遠來到這裡,便給它享受一下陽光和海洋。找一家餐廳簡單吃點晚餐,便漫步到沙灘,享受冰涼海水的洗足,欣賞了夕陽之後,才闌珊上路。到家已過晚上十一點。

回34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