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3 月 15 日出刊
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自然體驗及戶外冒險>找尋生命中的感動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自然體驗及戶外冒險必安住魚與我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自然體驗及戶外冒險人面蜘蛛與我
第34期電子報專題報導:自然與心靈自然體驗及戶外冒險台灣的冒險治療現況與發展

找尋生命中的感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又一村護理長 張碧凰

  許多年前,我參加張老師月刊社主辦,許中光老師帶領的生命喚醒之旅--花蓮行。在沙卡礑的激流中,在和南寺的暮鼓晨鐘間,我和大自然相遇,與自己對話,挑戰極限,發現美麗,且重新活過……

  第一天的清晨,自己一個人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中午抵達天祥時,我就病倒了,頭痛、嘔吐,無法參加下午的活動,獨自留在寢室休息,卻又在盥洗室重重地摔了一跤,我以為我會孤單的死在花蓮……

  第二天,我還是很焦慮,擔心我會頭痛,痛到嘔吐,痛到無法參加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溯溪。服用止痛劑後,我決定把自己交給老師。

  老師帶著我們做了很多的暖身活動:伸展、赤足踏在草地上、調整呼吸,然後就出發了!

  沿途,在沙卡礑的溪谷中,我學老師嚐試構樹的果實,穿越幽暗的廢棄山洞,赤足走在溪床上,讓太陽的熱度透過石頭傳至腳底,進入體內,我專注地走著,看著,隨著隊伍緩步前進,頭痛的焦慮在大自然中逐漸退去……。老師說,在大自然中,很容易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如果能與身體連結,就會有能量。

  五人一組的溯溪活動最為驚險,我們手牽著手,橫渡沙卡礑溪,溪水深及腰部,湍急的溪水不斷地掏空腳底的沙子,你必須堅定的穩住自己,又必須不停的前進才不會被沖走,雖然有些害怕,但是你知道你的身邊有人相伴……。老師說,面對大自然的不熟悉和無法控制時所引起的不安、焦慮和恐懼,可在同伴支持與活動設計過程中逐漸克服,使壓力變成促進成長和經驗的正面資源。

  接著,我們爬上神秘谷的一座巨石,老師計畫要讓我們在巨石上大聲的唱歌,就像電影「真善美」的女主角在草原上唱歌一樣。有一位歐巴桑團員既不敢爬又拒絕別人的幫助,就在巨石下大聲地哭了起來,像極了一個耍賴的小女孩。老師站在巨石上,不斷地鼓勵著:每個人都可以過得來的。然後,他給時間等待,等待歐巴桑團員用自己的方法與速度爬上巨石。約莫半個小時後,那個歐巴桑在巨石上抱著老師又叫又跳:「我做到了!我自己做到了!」我明白,那就是“治療” 。

  夜裡,大夥就在和南寺星海大佛下聽濤,來自太平洋的海濤聲,分享白天的經驗。其中有位團員對那位歐巴桑深表同情,並嚴厲地指責老師見死不救,團體被她突如其來的指責給嚇住了,我發現自己的肌肉緊繃,喉頭乾澀,同時我也明白,那就是“投射”,我非常專注地看著老師如何面對“衝突”。

  老師安靜的聽完後回應:「我要謝謝你的表達,讓我了解你的感覺。但是,被罵是不舒服,我想我們對如何幫助人的看法不一樣,這是對話的開始,謝謝你的直接。」老師面對指責所展現的真誠與勇氣令我臣服,我決定跟隨他學習面對指責!

  活動最後一天的早上,老師給我們七個選擇機會:找尋阿寶的家,阿寶是老師的一個藝術家朋友,沒找到也沒關係,你會發現別的人和事;留在和南寺和師父們一起工作;拜訪簡樸生活海濱小屋;和巍峨的山,遼闊的海對話……,這不是心理治療──拓展視野,增加選擇機會?!

  花蓮行距今已八年,八年來我一直跟隨著老師,參加荒野保護協會六期解說員的訓練,在醫院的青少年日間留院開辦自然探索團體並持續經營之,推動醫院環境生態化,編著導覽手冊……,這一切都起源於花蓮行,正如「湖濱散記」梭羅所寫──我去花蓮,是因為我想用心地生活,只去面對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並看我能否從生活中學到什麼,而不要在我臨死時,發現我從沒有活過……

回34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