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7 年 05 月 15 日出刊
學會事務:自然與心靈活動心得分享

第36期電子報學會事務:自然與心靈活動心得分享自然生態與心靈療癒研討會之反思
第36期電子報學會事務:自然與心靈活動心得分享>山,心靈療復的好地方
第36期電子報學會事務:自然與心靈活動心得分享自然生態與心靈療癒研討會心得

山,心靈療復的好地方

台師大心輔所
愛山人

  四月中我參加「台灣心理治療學會」舉辦的「自然生態與心靈療癒研討會」,這個活動給我很大的感動與體悟,大自然真的是人們療復心靈的神聖場所!

  研討會讓我更肯定大自然的療癒功效,因為她處處都有提供治療的環境,處處也都是療癒的機會。也更相信大自然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真的可以激發人們探索與挑戰的動力,而這些也的確是一個人開始改變的促因。我也才驚覺:原來過去自己登山的經驗,那些冒險、探索、發現、沈澱的過程,其實都深而緩而且長遠地影響著我!大自然她真的改變過我!

  我很認同人在野外會變得願意改變,因為過去登山的經驗告訴我:原本在山下走個平衡木都害怕,上山竟可以克服障礙走在瘦稜上;原本山下走一小段路就喊腳酸,上山竟可以連趕十個小時的路到營地;原本山下習慣被照顧,上山居然開始學習照顧自己甚至別人;原本山下不喜言詞,上山突然沿途高歌或夜晚長談不息;原本山下喜歡努力向前衝,上山突然學會等待及緩慢前進(當然有時也可能是體力不支);還有,原本山下絕不吃的食物,在山上因為沒得選擇的情況下得吃,沒想到居然也還吃出它的美味。

  研討會資料中有研究指出人在接觸大自然時,腦部會產生較多的 α 波,有一種使人情緒變好的腦內啡(endorphin)會讓人達到放鬆與提升注意力的效果,甚至提供療傷能力的神經傳導物質,這研究驗證了登山的自然心療效果。

  回想過去自己從大學開始的登大山經驗,幾次出發前的掙扎,拖著沉重的報告壓力,但總在出發後、材車行駛到山路間,一切山下的煩憂也隨之拋諸腦後,沿途清新的空氣總會讓我精神為之一振,似乎山林的氣味、釋放的芬多精使人變得清醒,山下「俗世」的壓力會變淡,人也重新開始期待接下來的行程。

  對我來說,爬山(尤其是登高山)可以是一個自我解構的過程,重新拆解自己頑固的「應該」、「必須」信念,重新打開我鏽蝕的心門,教我學習珍惜與寬恕,引出我的生命韌性及生活熱情,這些是何等珍貴的靈性啟發!

  登山過程中的辛苦也提供冒險與自我挑戰機會,每次體能與堅持力的突破,都會讓我對自己、對人與人的互動成長新的看法與觀點,也讓原本缺乏信心的我開始有所轉變,開始建立自信且學習謙卑,開始把握當下且學會惜福。

  記得這學期我與研究所同學進行心理諮商技術演練時,對方要我想像一個放鬆的畫面,在她的引導下我所想到的心像,全部都是過去登山時親眼所見的台灣美麗山林,包括:「馬博橫斷」開闊、雲淡風輕的馬步谷,「能高安東軍」南投、花蓮交界的稜線沿途及驚見的彩虹,夢幻的白石池與美得令人說不出話的萬里池,「北大武山」綠意逼人的林蔭、夢幻的雲海與日出日落……,當我沈浸其中時,幾乎一閉眼就可以馬上回到過去的那些美好,腦海中的山林美景像幻燈片一幕幕快速播放,山路、水澗、歌聲、鳥語花香、雲霞、白天、夜晚、不同的溫度、濕度……,種種美景與美好的感覺無法抑制地出現,幾乎讓我忘了要回到現實。

  原本我想自己可能太想念山林了!但何以這些自然景致會在我放鬆時重回腦海?甚至讓我有一種身處大自然的身心舒暢的感覺?彷彿被一位溫柔的母親撫摸臉頰,很輕很柔。

  是的,透過登山與大自然接觸,會有重回「大地母親」懷抱的感覺,大自然是我們每個人心底另一個偉大、包容母親的形象。相信上過高山的人都可能體驗過這種強烈的「大自然的呼喚」,一種自己與某種更強大生命力的連結驅力,這與心理學家 Fromm 所謂的「生根需求」似有些關聯,人都需要與土地獲得聯結。

  山,是我們整理自己、轉化經驗、提高視野的媒介;我們從中加強內在需求的連結、找到自己重視的價值,也漸漸學會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中生根茁壯。

回36期電子報
發行人:宋維村
發行所: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聯絡電話:02-2392-3528-22
電子信箱:tap79637@ms71.hinet.net
編輯群:電子報編輯室、臺心秘書處
會址:台北市大安區 106 麗水街 28 號 6 樓
傳真電話:02-2392-5908
劃撥帳號:42115501
網址:http://www.tap.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