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學會首頁 訂閱電子報 第 50 期電子報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於 2008 年 07 月 15 日出刊

Books好書推薦

合作取向治療─對話•語言•可能性(推薦序文)

心理治療史上一塊璞玉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主任

心理治療發展史上,走過了深邃潛意識的探究、行為分析的精雕細琢、認知黑盒子的確認。治療室裡面,有專注於現實的、有醉心於空椅與戲劇的,有著眼於一個人而擴充至整個家庭的。系統觀曾經獨領風騷、弔詭的悖論也曾蔚為時尚、哲學議題搬上檯面、靈性介入也受到重視。在後現代的浪潮衝擊之下,任何理論無法一端獨大,專家不再自稱專家、個人認知成了社會建構,家族治療又與個人治療相遇合一。

對案主極為尊重的提倡者,五○年代的羅吉斯主張:人不能被教,只能由他發現自己,九○年代的Harlene Anderson更以全然開放的心等著案主來述說他自己,兩者在對待案主的尊重上面不相上下,深度與廣度卻又大異其趣。智者的謙虛令人震懾,其間又有多少人的耕耘腳步!

曾在課堂上有訓練諮商的老師說:要注意過程,不是內容;有督導提醒:留意案主的情緒,不要被故事吸引走了注意力。曾幾何時,故事成了重心,內容十分重要,甚至時代與社會文化素材都是敘述重點?

身在台灣,跟著治療歷史亦步亦趨學習的人,也必然受到後現代的洗禮與衝擊。我在師大念博士班時,首聞焦點解決,後來見到敘事治療登陸;過去一年,合作取向治療進入我們的交談,由學習的困惑到嚼出味道,我認為在看似平凡無奇當中,合作取向治療展開歷史新頁,而在現代與後現代的交會中,見出特色。

我甚為喜歡本書原著的封面,一位女騎士騎著棕色馬匹走在林中。林子的靜止與動態的騎士交迭出現,令人凝視許久,好像騎士正要由樹林裡面走出來。不知道是馬兒走出林子,還是林子隱沒了馬匹?誰是前景誰是背影已經不重要,交織的畫面正似案主與治療師的合作交談,此起彼落地共構出有意義的畫面。

這讓我聯想起吟唱人神之愛的〈雅歌〉裡面有一段:「我的愛人彷彿羚羊,宛如幼鹿;你看,他已站在我們的牆後,由窗外向裡凝視,由窗櫺往內窺望。」這是以靈巧站立窗外若隱若現的情人,來表達隱藏在《聖經》的字裡行間的神,準備著啟示祂自己和祂的愛情邀約。語言文字的精神常常蘊藏著待人品嚐、耐人尋味。合作式語言的治療師與案主也似立於言語的窗欄之際,在溫暖的交流中漸次現出案主極具意義的生命與身影。

心理治療歷史一定會再往前演進的。合作式語言這一塊璞玉卻透著晶瑩剔透的美麗。而這本書勢必是一重要經典。

回 50 期好書推薦 回 50 期內容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