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椅邊絮語

自戀的終點——隋煬帝

隋煬帝,本名楊廣。許多人印象中的隋煬帝,是一位典型的暴君。據說楊廣在成為太子之前,花了很大心血做表面功夫,討父母歡心。楊廣的父親楊堅,即隋文帝,崇尚節約;楊廣就故意把家中琴絃扯斷,讓樂器蒙上灰塵,表示不近聲色。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以善嫉出名;楊廣因而除了元配,就不再看別的女人。原來的太子楊勇,個性大而化之,不是楊廣這種人的對手。經過十多年佈置,西元600年,時機成熟。隋文帝終於廢掉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西元604年,隋文帝病重。傳說楊廣因為快要當上皇帝,心花怒放,忍不住非禮了父親的嬪妃,因而被發現真面目。此時楊廣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父親,登上帝位,年號「大業」。這就是隋煬帝。

隋煬帝即位後,彷彿火山爆發般變了一個人,把之前的表面功夫完全拋到腦後。西元605年,才當皇帝沒多久,隋煬帝就大興土木,徵集兩百萬人興建東都洛陽。稍後又召集一百餘萬人,開鑿濟渠和邗溝,並沿運河兩岸建造四十多間離宮。待運河開通,隋煬帝就從洛陽乘巨船出遊江都(今江蘇揚州)。其排場之浩大,相傳船隊共有一萬多艘,首尾相連超過兩百華里。西元607年,隋煬帝改為向北出遊,直至突厥汗國的王庭。雖然不坐船,但做法大致相同:首先徵調十餘萬人,鑿開太行山,開闢出遊的道路;實際出巡時光隨駕衛士就有步兵五十萬人,戰馬十萬匹,結成方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話說皇帝出遊雖然荒唐有之,一般不致引起戰爭。壞就壞在隋煬帝剛好在突厥汗國遇到高麗王國的使節。不知怎麼想到的,隋煬帝吩咐那使節他會在西元611年親自到涿郡(今北京),命令高麗王屆時朝見。

其後數年,隋煬帝仍然過著四處遊歷的快意生活。首先開永濟渠,建汾陽宮,並先後往五原(今內蒙古五原)、浩亹川(今青海門源)、及張掖(今甘肅張掖)方向出遊,每年都換不同地方。不過大概還是江都較為繁華,不久隋煬帝就第二次出遊江都,同時開鑿江南河。這些「豐功偉業」的本質其實和之前一模一樣,就不細表了。終於等到西元611年,隋煬帝真的到了涿郡,發現高麗王竟然沒到。這讓隋煬帝大失面子,簡直氣到發狂,隨即下令討伐高麗王國。剛好這一年遇上黃河泛濫,有三十餘郡受害。人們要應付徵兵及水災的雙重壓力,無法生活,只好開始抗暴,因此民變紛起。西元612年,隋帝國以全國兵力東征高麗王國,竟被擊敗。可想而知,這是隋煬帝完全無法接受之事。明年,隋煬帝親自領軍東征。此時國內楊玄感抓住時機叛變,隋煬帝被迫回軍平亂。雖然之後楊玄感被擊敗,但第二次東征也因而草草結束。

西元614年,隋煬帝堅持第三次東征。高麗王國相當倒楣,連續三年被攻擊,人困馬疲,只好請和。這次隋煬帝終於滿意了,但這個滿意的代價太大:不僅實際沒有得到對外勝利,國內其實已經大受影響,天下大亂。西元615年,隋煬帝至汾陽宮(今山西寧武),被突厥汗國帶兵十餘萬突襲圍困。隋煬帝無法突圍,向全國下詔書,讓各路兵馬出擊救駕,聲明事成必有重賞。其後幸好有嫁至突厥汗國的義成公主暗助,好不容易解圍。但回到洛陽之後,隋煬帝立刻翻臉。大概天子被圍是十分丟臉之事,隋煬帝不願承認,所以本來答應的賞賜也全不算數。這個愚蠢的舉措等於直接賠上了中央政府所有剩餘的威信,從此隋煬帝再也難以控制天下的情勢。

西元616年,隋煬帝不顧國內一片沸騰,第三次出遊江都。西元617年,由於全國各地都在叛亂,四處混戰,隋煬帝第一次一年之久待在同一個地方,也終於發現已經無處可去。此時隋帝國事實上已經解體,在江都的隋煬帝似乎知道大勢已去,或許基於逃避現實,更是變本加厲的蓋宮殿,選秀女,無止盡的享樂,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直到西元618年,未日終於來到。隋煬帝被部下殺害。過沒多久,隋帝國就跟著滅亡了。

隋帝國的歷史由唐帝國記載,本來就會有失真的成份。但關於隋文帝之死,《隋書》的說法是:「甲辰,上以疾甚,臥于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於大寶殿,時年六十四。」。看來隋文帝是因病而死,《隋書》的敍述合情合理,並無死於非命的跡象。如果隋煬帝殺父奪位,想必後代很難放棄記載此事的機會。而且以隋煬帝奪嫡時展現的長久自制力,能經營自己的形象十餘年,似乎也沒道理在最後關頭失去控制。但隋煬帝三次進軍高麗王國,就是另一回事了。據《隋書》記載,西元612年隋煬帝第一次東征,竟徵兵一百一十三萬人。如果數字可信,這是千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陣仗,但竟然「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以傾國之力出擊卻慘敗而歸,這是嚴重的警訊。其後二次東征,後方楊玄感叛亂,國內動蕩不安,這是更加嚴重的警訊。然而隋煬帝似乎無法正視現實,仍堅持第三次東征,這種決定實在難以理解。以當時的情況,攻打高麗王國絕非必要之事。就算史書有誇大的成份,但說隋煬帝「激亂敗國」恐怕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無怪《隋書》要引《尚書》的「自作孽,不可逭」來形容之了。

也因為隋煬帝確實留下了這些事跡,等於授人以話柄,讓後代史家大有舞文弄墨的機會。特別明顯的是隋煬帝常被形容成死要面子之人。西元610年,隋煬帝在洛陽大演百戲。據說洛陽的店舖都要先用帷帳裝飾好,並讓西域的商人免費飲食。每當有人問起,店舖老闆就要「據實以告」:因為本國富裕,飲食向來不取分文。這種內傷式的國民外交,姑且不論西域人是否如此好騙,想也知道難以長久,且毫無意義。然而隋煬帝不管這些,只是為了所謂「美名」,一意孤行。此外隋煬帝多次出遊,奢華無度,史書多有記載。以其乘坐的巨船「龍舟」為例,傳說共有四層: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可以舉行朝會﹔中間兩層有一百多間房間,供隋煬帝休息娛樂之用﹔下層則供宦官、宮女等近侍居住。以隋煬帝的聰明才智,不會不知道「宮殿」和「船」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其愛好排場的特質,也只能有這種結果。其他鋪張浪費之處,自然也能推想得知。

隋煬帝也經常被形容成善嫉之人。《隋唐嘉話》記載:「煬帝善屬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隸薛道衡由是得罪,後因事誅之。曰:『更能作「空樑落燕泥」否?』」。類似情況的還有當世的王胄,因為一句「庭草無人隨意綠」寫得太好,不幸被盯上,死於非命。其實隋煬帝的文學修養很好,連反對他的人都難以否認,稱其「文筆華美」。但只因臣下的文采更高就找機會誅殺,這種做法令人倒盡胃口。再者隋煬帝生性殘忍,不顧百姓死活。以進攻高麗王國為例,沿海逼迫人民造船,《隋書》記載:「諸州役丁,苦其捶楚。官人督役,晝夜立於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無不生蛆,死者十三四。」。活人身上長蛆,是慘絕人寰的畫面。但隋煬帝無動于衷,一再東征如故。《隋書》稱其時「人不堪命」,應該是最適當的描述了。

綜合歷代對隋煬帝的記載,雖然不見得完全可信,但成果卻相當成功,極有說服力,讓其暴君形象如此鮮明。舉例而言,雖然貴為天子難免好大喜功,但歷來皇帝的排場要大到這種程度,竭盡國力來炫耀自己的,恐怕沒有。再者三次東征,僅僅因為高麗王「不給面子」就以全國兵力討伐。戰爭是殺人的大事。隋煬帝除了不顧國計民生,甚至不惜造成全國大亂,就算在世界歷史中也很少見。其他方面包括其殘忍好殺,自恃才高而善於嫉妒,都是相當生動而清楚的特質。長久以來,隋煬帝漸漸成了具備所有條件的「超完美暴君」。在這個過程中,恐怕我們看到的是,隋煬帝在世人無意間,被投射而成了自戀者的完美典型。

平心而論,隋煬帝並非一無可取。例如發展科舉制度,打破當時貴族壟斷的政治環境,影響千餘年,也可說是相當大的功績。其後唐帝國的盛世想必也相當程度得益於其開鑿的運河,可惜大家不願明講罷了。據史書記載,西元589年伐陳之役,年輕的楊廣剛滿二十歲,帶領五十多萬大軍在一個月內平定江南。少年英武,和當皇帝後的表現簡直天差地遠。不禁令人好奇,怎麼會變化如此之大呢?再往前回顧,楊廣生為皇子,自小尊貴。西元581年,其年僅十二歲就被封為晉王。之後楊廣於西元589年滅陳,次年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立下其他皇子所沒有的戰功。西元600年,楊廣率軍北上,擊破突厥汗國的攻勢,同年又被立為皇太子。西元604年順利繼位。直至西元612年東征失敗之前,楊廣簡直一帆風順。連歷代往往血流成河的奪嫡之事,都能不動聲色的完成,實在不能說其不聰明。但近四十年沒有受到什麼挫折,如此經歷也太過脫離現實。難怪楊廣成為隋煬帝之後,會如此自命不凡,而把天下之事看得太簡單了。

現實是殘酷的。對困守江都的隋煬帝而言,幾乎已經沒有什麼可再失去的,更是難以承受之重。《資治通鑑》記載隋煬帝被殺之前幾個月的情景:「又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后曰:『好頭頸,誰當斫之!』后驚問故,帝笑曰:『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復何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隋煬帝其時心灰意冷與強顏歡笑之處,想必他內心也是相當苦悶的。如果隋煬帝的過去只像一場幻夢,而他從沒機會從錯誤中學習,恐怕犯下的過錯也不能全怪他一人吧!以隋煬帝運氣之好,成為天子;也同時運氣實在不好,在發現世界的真相之後,毀滅也隨之而來。筆者不禁回想臨床經驗中的自戀個案,也有許多苦於中年危機,有類似的可憐之處。但終究不像隋煬帝,必須以死亡做為清醒,還要背負千古獨夫的罵名。筆者尋思,這也是這類個案所難以明白,身為平凡人所享有的幸福吧!

補充資料

在《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四版》當中,自戀型人格違常(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診斷準則:

始於成人早期之前,在各種環境背景下表現的一種廣泛模式:幻想或行為上的自大,需要被稱讚,及缺乏同理心。表現下列各項中五項(或五項以上):

  1. 對自身重要性的感受誇大(如誇大自己的成就或才能,無相當成就下卻期待被視為卓越超群)。
  2. 專注於無限的成功、權力、才華、美貌、或理想的愛情等幻想當中。
  3. 相信自己「特殊」且唯一,僅能與其他特殊或高地位人士(或機構)相關聯,或被其瞭解。
  4. 需要過多的讚美。
  5. 強調頭銜,自命特權。意即不合理地期待特殊優惠的待遇,或期待他人自動順從自己的意願。
  6. 人際關係上榨取他人。意即佔他人便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7. 缺乏同理心。意即不願認識或體會他人的感受與需求。
  8. 時常嫉羨他人,或相信他人正嫉羨著自己。
  9. 自大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回61期電子報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