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專欄文章 May. 25 Sun. 2014
榮格.中華.舊金山

文/黃梅芳心理師

路過舊金山熱鬧的唐人街,像是走在老洋片中的拍片現場,充滿一種不確定自己身在何處的虛幻氛圍。轉個彎,走上企李街(Clay Street),找到「美國華人歷史學會」(The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所在,正疑惑這個從外面看來安靜的地方,是否便是今晚會議的地點。同行的友人推開門,熱鬧的人聲立即湧現,是這裡,沒錯。

今年的三月廿八、廿九日,舊金山榮格學院(The C.G. Jung Institute of San Francisco)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研討會,主題是「榮格與中華文化」(Jung and China),這個研討會雖是延續去年十月臺灣的榮格心理學國際研討會,講者與題目卻不盡相同。廿八日晚上,先放映了由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孫女Bettina Wilhelm 所拍攝的紀錄片《Wisdom of Changes: Richard Wilhelm and the I Ching》,並進行影後座談。在我記憶所及,這部紀錄片已經至少公開放映四次,第一次是在2012年澳門的東方文化與心理分析研討會,第二次是在2013年8月於哥本哈根舉辦的IAAP國際會議,第三、四次分別是在2013年10月青島及臺灣的榮格心理學國際研討會,第五次,就是這次在舊金山會的會議。在會後的座談,有人問道導演拍片的心情故事,也有剛好畢業自青島衛禮賢書院的學生在此負笈進修,分享自己的感動。

第二天的議程,先是一場Round Table Discussion,題目是 How Does Culture Influence Psychology? 分別有來自中國的申荷永教授、香港的Deborah Chan、以及臺灣的王浩威醫師,分別說明在中國、香港、臺灣三地榮格發展小組的運作現況與發展。第二個節目則是John Beebe 主講“The I Ching and Integrity”。這天上午,適逢加州難得的大雨,稍稍舒緩今年的乾旱,在會堂內的聽眾吃力地在雨聲中聽著講者的演講,對大家而言,這也是難得的雨聲。錯過的演講片段,或許能在無意識中找到可以接縫的路徑。

接下來分別是Liza Ravitz分享她在亞洲分析工作的經驗,呂旭亞的講題則是“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oist Concept of the Soul: Hun and Po(魂與魄)“,而在舊金山榮格學院進修的鄭文郁,則是比較分析心理學中的「積極想像」與佛教的「消極想像」。這三位都是臺灣榮格學習圈中相當熟悉的夥伴。在Liza的演講中,她主動點破了語言的不同,可以藉由非語言的部分(例如眼神、肢體動作)而超越。而旭亞對於道教中「魂」與「魄」觀念的講解,不禁一直將我帶回記憶中許多傳統儀式的現場。文郁因為對於佛教的緣分與學習,而有這個題目的分享,也讓現場許多榮格分析師相當驚豔。

大會主席Thomas Kirsch事後告訴我們,這次的會議大約有20~30位相當資深的分析師參加,他們已經很少在榮格學院的研習中現身。看來這次的陣容,相當吸引他們。

每回參加榮格心理學的國際會議,就像參加霍格華茲的聚會一樣,感覺有許多的有著魔法的「巫師」穿插其中,這次也不例外。雖然只是一天的研討會,我們都從舊金山榮格學院滿載而歸。


回120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搶救馬寶貝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