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專欄文章 DEC. 19 Mon 2011
禁錮中的靈魂--「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觀後感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 黃姵嵐

觀賞「鋼琴教師」的那夜,是強忍著身體的疲憊、腸胃型感冒的徵候,堅持著一定要與朋友在當晚看完這部片。原以為要將注意力放在控制住狂瀉的衝動、以及疲憊的倦意上,卻沒想到電影的強大張力,使我難以將視線從螢幕上轉移開來,一幕幕匪夷所思、非一般道德容許的病態場景排山倒海向我直撲,對於鮮少涉及這類題材的自己而言,連連驚呼不足以形容它所帶給我心理上的強大震撼。「面面相覷」是我們看到電影尾聲的共同感受,我想那不單單是因為整部片隨著艾莉卡拿出預藏的刀械刺傷自己後,奪門而出就嘎然停止的突兀感,更貼近的說法應該是無法在當下合理解釋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一切,那黑暗中極盡暴力、無法捉摸、虐待特質的一切。

整部電影側重在ㄧ位教授鋼琴為業的女主角其深層的心理描述,透過親密關係與工作模式的軸線加以表現。首先是艾莉卡與母親間存在的愛恨糾葛,長年與具有控制慾的母親同住,生活層面上全盤的監視與涉入,包括年屆四十卻仍與母親同臥ㄧ床、當艾莉卡一不順從便會遭到言語上的奚落指責與個人物品的撕裂破壞。母女在肢體接觸上雖極度親近但在情感上卻徹底疏離。她在母親扭曲的被愛需求中成為犧牲品,對母親強烈的需索必須無限度的給予同時,具有滿腔的恨意與憤怒,不幸的是似乎艾莉卡從母親身上也吸收了對於負面情緒的不良宣洩管道,藉由自虐的方式(用刀片割傷私處以及SM的慾望)才能稍微舒緩壓抑的攻擊衝動。

女主角在工作上的表現有著一番的成就,但總是盤著包頭的單調髮型、沉悶的衣物色調以及犀利的言語,給人一絲不苟、嚴峻與充滿距離感的形象。無論是與同事或學生的相處上均相當的難以親近,基於母親的高壓掌控與陰鬱的個性下,她始終沒有親近的朋友。

艾莉卡從未有實質上的親密關係,對於性衝動的排解之道為觀看性愛電影以及偷窺他人做愛來予以滿足,這慣有的模式直到男主角的出現開始產生了變化。克蘭姆是位年輕、富有才華又具有自信的美男子,起初被艾莉卡獨特的氣質以及出眾的成就所吸引,便展開一連串強烈的追求攻勢。當極度抑鬱個性與開朗自負性格所迸發出的火花,似乎也預見了悲劇的結束。兩人均以各自習慣的模式相互對待,艾莉卡就性愛電影中所學到的與克蘭姆互動,但當中卻參雜了極度的病態與掌控;克蘭姆以饒富興味的狩獵心情予以回應,直到她要求他以ㄧ封充滿SM意涵的信來進行性行為的前提時才爆發了危機,成為日後引出克蘭姆的性格中黑暗面之唆使者。

從艾莉卡與母親的黏膩互動中,不由得使我猜測起女主角在幼年時發展分離-個體化的過程中,母親無法接受女主角尋求獨立的心理需求而極力阻止的意圖下,造成了她無法達成客體恆存的發展任務,既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但又渴望擁有,同時害怕其慾望會將之吞滅自己與他人,因此必須維持著高度的掌握感。女主角的重複自傷行為、人際關係障礙以及無法控制的憤怒等等的外顯行為使我不禁聯結到邊緣性人格違常的範疇,不過覺得光是如此還不能夠完全的說明艾莉卡的光景,由於borderline的共病性,也使我注意到強迫性人格疾患的可能。或許她可能在發展分離-個體化之前心性發展的肛門期,受到母親嚴格的排便訓練而形成頑固性格,日後形成在工作上過於投入、親密關係上產生障礙、隔絕情感以及恐懼失去控制感等等的跡象。

雖然這部片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傳統價值觀所無法容許的病態描述,但其實是將人心理層面中黑暗的那部份予以揭露展示,或許是人們有意無意的掩蓋吧,以至於將它生動呈現時,便顯得傖琅與驚惶。

回91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三十)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