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榮格專欄 Oct. 18 Sun. 2015
自性之光

文/魏宏晉 洪素珍



觸及「靈性」議題者,常常會有「光」的意象產生。許多修行人透過深度靜坐、冥想、導引練氣,到達禪定的狀態,可以見到「光」。道家指出,透過內丹修煉,人會從雙眉之間俗稱印堂的天目穴看到明亮、七彩的光亮畫面,甚至可觀到山河大地等。衛禮賢翻譯《太乙金華宗旨》時,將這種光亮的畫面稱為曼陀羅。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種可以「見到光」的靈性修持總有些「高來高去」、不知其所以然的疏離感。這種距離感與道家總以隱晦的表述方式 ,對真實修煉「祕而不宣」,非得師徒相傳方得心法有關。然而,一般人對於中國式的心法不得其門而入,倒是從西方人的哲學與科學研究,也許可以稍窺門徑,以知其梗概。

從眉心天目穴向腦內延伸,在大腦中間偏後一點的地方,位於大腦與小腦間,有個大小如豌豆,長得像顆小松果的東西。在演化上,它可能是個退化的器官,因此沒什麼太實質的作用。不過,它所分泌的褪黑激素(Melatonin)可能與對時間的覺受,以及性的成熟發展有關。有趣的是,這個小不丁點、貌不驚人,在人類胚胎時出現,成長到一兩歲時就開始退化的玩意兒,作用曖昧不明,卻和可能涵藏著人類靈性的秘密。

姑且不談性成熟,只談時間感的這部分,就足以令人深陷遐思了。

松果體細胞與眼睛的感光細胞非常相似,褪黑激素會在黑暗時分泌,光亮時就被抑制。有許多長途旅行者已經很熟悉使用褪黑激素調整時差,就是利用其在黑暗與光亮時,分別出現與不出現的現象,讓我們的腦判斷該是睡覺或者清醒的時間,而調整回所處時區的生活節奏。什麼?一個深藏腦內的鈣化小球竟然能夠「感光」!那不就如二郎神楊戩的第三隻眼嗎?它能夠向外「看」,居「地利之便」,當然也有可能向內「觀」,窺知心靈內在,盡得其妙。十七世紀時持心、物二元論的法國理性主義哲學家笛卡兒就深信,松果體內便伏藏著人類的靈魂,密錄生命的奧秘,傳達宇宙自性的訊息。

事實上,一些宗教上所謂的「開天眼」,或者透過練氣導引,激烈的甚至直接鑿頭開竅等,其著眼的「天眼」位置,不管是從頂門的泥丸,或者從眉心天目而入,似乎都直指松果體的所在。從宗教、哲學,或者醫學等角度分別去看,松果體好像都有點門道,這也就提供心理學對靈性經驗的研究一些可深入,且具實證的基礎可依循,不至枉流空談玄論。

榮格在其長達十餘年深入無意識的探險,凝聚出《紅書》的結晶。《紅書》是本相當特別的作品,具備幾個令人「敬畏」的特色:一是個人夢境、冥思等記錄的文字深奧,無從捉摸;二是親手繪製的曼陀羅畫作炫目精美,常令觀者目不轉睛。絕大多數買了《紅書》這部原版近兩百美金、兩倍A4大小、可能重達十公斤的「巨著」者,無非是被所散發出的氣魄所震懾,真能「讀懂」的,大概寥寥無幾吧。作為一般「讀者」,與其說是展閱文字,多的還是觀賞圖作吧。而其實,擁有這部讀不懂的天書並不會過於虛華,因為榮格手繪的圖稿,確有其吸引人之處。他本人頗具藝術天份,畫的是夢中、或者冥想所見,簡單地說就是他「第三眼」所見的景象,頗見其華麗與顯眼之處,儘管畫中景象亦令人費解,但「好看」卻還算是一致的評論。

榮格說他的繪畫是曼陀羅(mandala),這是借用了佛教修行觀想的圓輪意象,佛教修行者便是透過觀想曼陀羅去體證佛陀覺悟境地。標準的曼陀羅由方與圓等幾何圖形結構而成,呈現出對稱圓滿的宇宙森羅萬象,核心則是宇宙之尊。這種曼陀羅意象在東方許多宗教,包括印度教、道教,甚至伊斯蘭教都出現過,其圖像內容也許不一樣,但是結構都差不多。但是榮格的曼陀羅卻不一定圓滿對稱,但是很多都會有個「核心」的部分,而且有光亮的流動意象,這與佛教曼陀羅多半都有個中心點的狀況一致。許多佛教曼陀羅中心會有個點,可能不太明顯,有人甚至誤會那是繪畫時不慎的污染,而其實那就是修行者的自性所在。榮格的曼陀羅的光亮處,也是他深觀無意識中所出現的自性光亮。

光的意象,不約而同地都被宗教修行人與探索無意識心理學者觀察到了。我們無法說這是肉眼所察,因為這樣的內在經驗只有親身經歷者才感受得到,但他們「真的」看到了,用什麼眼看的呢?最有可能的就是俗稱「第三隻眼」,最有可能的是那隻我們還弄不太清楚是什麼?但卻會感光的松果體之眼。依照心理學對於意識與無意識的分別,凡能被我們知覺感官,包括五官與心意所覺受到的,那就已經是屬於意識範圍的訊息了。因此,榮格「看到」了內在的靈光,不管是哪隻眼看的,都已經被他「意識」到了,因此,《紅書》裡面繪圖的光,就是我們意識流裡面的光。

佛教裡用以修行的曼陀羅是一個完滿的境界,是宇宙實相,是修行人的理想境界;榮格的則是他個人內在的實相。我們可以看到他越後期的曼陀羅,越是接近圓滿對稱的樣貌,據此與佛教曼陀羅對照,也許可以推測他的「心理修行」是隨時間而有所進展的。推測榮格修道有成,也可以根據他個體化理論來加以證成。榮格的個體化理論簡略地說,就是我們內在有個自性的聲音在召喚著我們,從小成長而來的ego自我離自性越來越遠,要步上個體化之路走回自性,這段個體化之路充滿荊棘,挑戰的勇士得一路收妖伏魔,收什麼妖?伏何種魔呢?不外就是無意識裡衝突混亂的那些妖魔鬼怪。它們是被我們遺棄、忽略已久的心魔,現在得靠著清明的自我,去降服它們,整合進入意識隊伍當中,成為自我的正向能量,迎向自性之光。

榮格窺見自性之光,也就是逐步整合了無意識的能量,這與所有的宗教修行之路不謀而合。宗教教導我們的戒律、道德等,通常都是違反人類習氣的。學習這些宗教修持法門,表面上是在教導「行善」,但更深的用意在於讓我們看到「自己」,當人們可以出現一個可以客觀看到「自己」所行所為的「我」時,便出現「自己」與「我」的二元對立,用榮格的語言和經驗,可以說那是無意識與意識的二元對立。既然看到了,就有了整合的契機。修行或者個體化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反覆出現「自己」與「我」的二元對立,反覆地整合,然後步步增上,那自性的明光就越來越閃亮。




參考文獻


回136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自性之光
荊棘中的希望
當個案說我想要改變......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