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專欄文章 Nov. 26 2014
寫給未來的“心理諮詢師”

叢中\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

在二十世紀90年代,心理健康、心理治療與諮詢,還只是處於媒體宣傳的“概念階段”,比如,“心理醫生”,大家聽說了這個名詞,並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幾乎沒有人主動去尋求心理諮詢幫助,即使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也不知道去哪裡才能找到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當時,只有少數精神科醫生和高校心理學教師在開展心理治療與諮詢工作。

2002 年7月,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項目正式啟動,2003年衛生部也開始了《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中級職稱考試》,越來越多的人參加了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專業學習,並且考取了“三級或二級諮詢師執業資格”,或者取得了衛生部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大城市裡,心理諮詢公司的招牌和廣告也逐漸多了起來。在北京,三級甲等醫院門診設立“心理諮詢科”門診,也成了醫院達標的必要條件。

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接受心理治療與諮詢訓練,希望將來從事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工作,社會大眾也逐漸意識到了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02年之後,心理諮詢與治療,在中國開始進入到了“市場開創(發育)階段”,心理諮詢成為一個人可以謀生的新職業。當然,心理治療與諮詢,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發展到大眾消費的“成熟階段”,從培訓到執業都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和專業性。

1985 年,我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精神醫學的臨床與教學科研工作。剛畢業工作那會兒,我閱讀了一些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理論書籍,1986年參加了蘇州馬維祥老師在山東泰安舉辦的“催眠術學習班”,並試著將催眠術應用於治療歇斯底里的病人,取得顯著效果;直到1990年,首次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中德心理治療師培訓班(精神分析組)》的培訓,才知道了一些關於心理治療臨床操作的具體要求,比如,設置,收費等;同年,我開始在工作中接待心理治療的臨床案例;之後至今,在從事精神科臨床的同時,我一直在努力學習掌握心理治療與諮詢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接受了一系列培訓,包括參加1997至1999年首屆中德班連續培訓項目精神分析組的學習、中挪精神分析督導師連續培訓,等。2007年,我在美國跟隨曾文星教授學習心理治療,對美國的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的培養機制有所了解。近些年來,我也經常在國內開辦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培訓班,特別是精神分析治療方面的培訓。

在教學培訓中,經常遇到有年輕人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對此,我有一些思考和感慨,特別是對於心理諮詢師的個人專業成長和未來職業發展等問題。我想寫下後面的這些文字,與您分享,希望對於新加入這個行業的同道們有所幫助。


一、中國需要多少名心理諮詢師?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每千人擁有一個心理諮詢師,是健康社會的平衡點”,那麼,中國大概需要130萬名心理諮詢師。自從2002年勞動部開始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以來,據說,至少已經有20萬人拿到了心理諮詢師證書,也有人說現在已經有60萬人取得了該項資格。從2003年衛生部開始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來,大約有三千多名醫護人員,取得了心理治療師中級職稱專業技術資格。就按現在已有60萬人取得諮詢師執業資格來說,比照發達國家的水平來說,中國未來仍需要培養70萬名心理諮詢師,這個培訓任務依然非常艱鉅。

那麼,現在已經取得執業證書的六十萬名心理諮詢師,是否都已能夠合格地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呢?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疑問。


二、心理諮詢師的知識結構

要想成為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結構呢?首先,應該具有心理學本科畢業生所擁有的心理學知識,並具有初步的精神醫學知識;其次,具有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專業理論和技術”知識;再次,具備並掌握了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實際操作技能。

三、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過程:“十年養成計劃”

在美國,心理諮詢師的培養,屬於“學歷教育”,所有從事心理諮詢的人,至少是碩士畢業生。整個培養過程,大概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叫做“十年養成計劃”吧。具體來說,他們在本科階段,已經完成了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他們在碩士階段,完成了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初步培訓;在博士階段,會有更加深入的專業理論和技能培訓。在後續的實習過程中,他們會在督導老師的帶領下,接受案例接待的具體操作培訓。碩士或博士畢業之後,在後續從業期間,仍要繼續接受案例督導和個人成長、個人分析。

很遺憾,在中國,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還不屬於“學歷教育”!每年培養畢業很多的心理學碩士和博士,可是多年以來,幾乎沒有“心理諮詢專業方向”的碩士博士培養,即,中國的心理學碩士畢業生,儘管有比較好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和科研訓練基礎,但是,他們要真的去從事心理治療與諮詢的職業工作的話,仍然是“生手”,仍然缺少實際操作經驗的訓練。

在中國,如果你想要成為心理諮詢師,假設你已經是心理學本科畢業,那麼,之後的心理諮詢專業理論和技能的培訓,只能靠你自己來完成了,無法通過“碩士”或“博士”階段的學歷教育來完成。如果你本科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那麼,心理學的本科基礎知識,也只能依靠你自己來自修完成了。 勞動部最初允許報考諮詢師的學歷資格條件是高中畢業或中專畢業,所以,高中畢業生或中專畢業生,及其它非心理學本科畢業的人,在拿到勞動部心理諮詢師證書之後,仍然需要大量地去補課自修,需要去彌補心理學本科教育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我在這裡要強調“學歷教育”呢?主要有三個理由或好處:

  1. 一旦你進入到“學歷教育”的培訓體系之內,其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是科學、系統、全面的,授課教師的資質也都是經過學校把關篩查過的,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是有保證的。
  2. 學歷教育,其學費全部或者大部分是由國家教育部門承擔的。比如,中國的“自費讀大學”,其實,學生上繳的學費,只佔整個教育經費的大約二十分之一,即,除了學生交付的“學費”,其它95%的費用都是國家教育部門承擔的。
  3. 在美國,進入碩士學習時,要經過專業老師的篩選,一些明顯有心理問題的人是不被准入心理諮詢師行業的,這既是對未來的來訪者負責,也是對諮詢師本人的未來職業及心理健康負責。

在中國,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你只需要花幾千元錢,購買考試教材,聽課,並參加考試,只要考試通過,你就算是取得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執業資格”。在你拿到執業證書之後,其實,這才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因為,很多人之前所缺少專業、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在拿到執業證書之後,還需要再花很多年(大約5至10年,可以簡稱“十年養成計劃”)的精力和時間,去完成這個自身受教育和培訓的漫長過程。實際上,這相當於是通過自學,在校外自費完成並達到了“心理學本科和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學歷。

基於中國現狀,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培養仍屬於“非學歷教育”,所以,熱情地想要投身於心理諮詢行業的人,就要自己來承擔以上(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學習和受訓的全部費用。

大多數心理諮詢師,在拿到資格證書之後,發現自己需要大量惡補很多專業知識,需要接受很多專業培訓,因此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班,花了很多(冤枉)錢,一些學員幾年下來,竟然花了50多萬元(包括學費和路途食宿費等)。


四、成為諮詢師的專業成長之路:並行的“三條路線”

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一旦踏入,幾乎是一條“不歸路”。除了學習必須的心理學和心理治療書本知識,心理諮詢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大概要沿著如下“三條路線”去發展:

第一條線:接待來訪者,積累實際操作的工作經驗。
這需要有一個“工作基地”,心理諮詢師能夠在“基地”中有機會去接待來訪者。要想成為一名比較成熟合格的諮詢師,我的體會是,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萬小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完成5千小時的案例工作經驗。這時,你會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術和理論,積累一些案例經驗,獲得一種能力:“見到來訪者,你很快就能知道他跟你既往接待的所有來訪者,有哪些相同”;第二個階段,完成1萬小時,比較深入地掌握了專業理論和熟練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你會獲得一種能力:“見到來訪者,你會很快地知道他跟你過去所見過的來訪者有哪些不同。”這時,你就比較能夠熟練地“將心理學的普遍原理個體化地、靈活地應用於幫助當前的來訪者。”

按照每週接待15人次來計算,諮詢師每年750小時,完成這兩個階段的1萬小時專業經驗積累,總共大約需要13年左右的時間。


第二條線:案例督導。
諮詢師在接待案例的過程中,需要帶著案例資料,找資深專家給自己做案例督導,最好是每個案例都能得到資深專家的督導,當然,也不盡然,當你已經有一些工作經驗之後,也可以有重點地選取某些案例進行案例督導。這樣就能節省一些時間和經費。


第三條線:個人成長。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難免遇到過挫折或心理創傷。諮詢師在心理諮詢會談中,自身的這些創傷癥結,經常會被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所激發、復活,導致諮詢師難以有效地去幫助來訪者。“打鐵還需自身硬”,更好的自我覺察,才能更加自覺地與來訪者互動。心理諮詢師需要接受個人成長的自我分析,去解決自身成長中的這些心理問題,以便能夠更好地運用心理諮詢工作手段去幫助來訪者。


在這三條路線中,第一條線,是能夠給諮詢師帶來收入的;第二條線和第三條線,是需要諮詢師花費資金來完成的。第一條線,是另外兩條發展路線的基礎,是必須要有的!因為沒有第一條路線,就免談第二和第三條線。有的諮詢師會說“我只做個人成長,不做案例諮詢,也不做案例督導。”我說,如果是這樣,你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名“有經驗的、熟練的、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如果說,培養一名成熟的心理諮詢師,需要“十年養成”的話,那麼,在這十年當中,諮詢師的收入和支出,分別是多少錢呢?

首先,“第一條線”的經濟收入:如果每接待一人次的心理會談,給諮詢師帶來三百元的收入(因為諮詢師經常會跟諮詢機構老闆四六分成),那麼,每週工作15小時,每年累計750個小時,總體年收入可達23萬元,去掉節假日或外出學習開會,諮詢師的年收入應該能夠達到20萬元; 十年的總收入約為200萬元。

十年中,心理諮詢師在第二條和第三條線上,總共支出了多少錢呢?舉例,請看北京某位執業心理諮詢師,一年的具體支出項目與金額:

個案督導,每週一次400元;
參加某督導老師的(視頻)團體督導,每週一次400元;
個人成長(個人體驗、自我分析):每週兩次,每次200元,共400元。
每週總支出為1200。
每年按50個週來計算,每年總支出為6萬元。
另外,每年再至少參加兩個培訓班,一次學術會議,這些會務費、培訓費、差旅食宿費,至少有一萬元。
這樣看來,執業諮詢師每年在案例督導和個人成長方面的總支出為7萬元左右。
十年的總支出是:70萬元。
如果你沒有70萬元,你就無法堅持完成“熟練心理諮詢師”的整個培訓和學習過程。

在你完成第一條線的同時,如果你再保證完成了第二和第三條線,你就可以磨練成一位成熟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你有另外一份工作,有其它固定的工作收入,你有錢支出70萬元,但是,如果你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積累,沒有完成1萬人次的工作經驗積累,無論你有多少錢,都無法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比較成熟合格的心理諮詢師。

有諮詢師會說:“我現在還沒有學好本領,所以,我現在暫時先不接待案例,只參加培訓班,只做個人成長;等我學好了之後,等我把自己成長好了,然後,再去接待個案。”我會說:“如果不去接待個案,只參加各種培訓班,沒有實際接待案例的經驗,永遠都無法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甚至都無法很好地完成個人成長。事實上,在接待個案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了課堂上、書本上所學的內容;在幫助來訪者的同時,助人助己,諮詢師自身的很多個人問題也會相應地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決。如果不去接待案例,只做個人成長,說白了,不是把自己培養成心理諮詢師,而是正在扮演著來訪者(病人)的角色。”


五、心理諮詢師的養成,如何省錢?

想要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參加學習、接受培訓,就要花一大筆錢。如果沒有省錢的意識,往往會花很多的冤枉錢。如何才能省錢?在這裡,我把我能想到的幾種省錢辦法,介紹給你。


  1. 專業基礎知識,能看書的,盡量自己看書解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參加培訓班的學費;書上看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找同行一起交流。看書的時候,先從容易看懂的著作開始閱讀,如果發現一本書,翻閱時,晦澀難懂,看不下去,就乾脆先放下,選另外一本容易讀懂的書去讀,過一段時間之後,再試著去看那本難讀的書。真正的讀書,往往不是指望書上有什麼,而是藉助讀書,激發自由聯想,讓內心想起來什麼。弗洛伊德說:“每個人只能學會他能夠學會的東西。”我建議,最好是幾位諮詢師能夠約在一起定期舉辦讀書會,這樣可以互相交流讀書體會,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讀書會上,請教他人。

  2. 有選擇地參加培訓班。建議首選“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班”。網上有各種理論學派的培訓班消息,如果每個培訓班都參加,就會花很多很多錢,甚至是冤枉錢。因此建議:首先選擇最基礎的培訓班,比如,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班,而不是在沒有基礎知識的時候,就去選擇“夢的分析” 、“催眠術”、“後現代技術”等,甚至更加稀奇古怪的培訓班。我不是說這些培訓班不好,而是說,在剛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礎,不能好高騖遠。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心理會談中,所起的治療作用永遠都會佔至少70%以上,比如,治療關係的互動,共情,提問,傾聽,對質、澄清等。等你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之後,再去學習那些“特殊專項技術”培訓班。盡量選擇“連續培訓”,因為單次培訓,往往學到的東西會很少,不夠系統和全面。盡量避免選擇價格“奇高”的培訓班,因為這些培訓班,往往難以做到“物有所值”。培訓班,每年參加兩個,足矣!參加的太多,往往造成“消化不良”,造成金錢浪費。在電視媒體上經常露面的“心理專家”,不一定全都是專業水平最高、諮詢經驗最豐富的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

  3. 關於精神分析的課程選擇:如何選擇好的精神分析課程或好的精神分析授課教師?目前進行的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CAPA等精神分析培訓項目,都可以成為您的首選。

  4. 如何鑑別精神分析培訓教師的好壞。除了看教師的培訓背景,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聽課效果來對教師進行評定。假如,某位精神分析師講授精神分析課程,你聽了之後,覺得“這位老師太牛了,但是,精神分析太高深了、太難學了,我只好望而卻步、知難而退。”那麼,起碼對你來說,這位精神分析教師一定不是一位最好的教師;而一位“好”的精神分析培訓教師,帶給你的感覺是這樣的:“我沒有覺得這位老師有什麼神奇之處,在聽課之中和之後,我只是覺得精神分析很有趣,雖然看上去有些複雜,其實也很簡單,它就是我內心原本就有的那些事兒。”

  5. 理論聯繫實際,操作案例先行。書上得來終覺淺,想要好好理解書本或培訓班上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理論聯繫實際,去親自接待案例,這樣可以給自己一些經濟收入,同時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你在做案例的過程中,在幫助來訪者的同時,看到了自己的心理問題,甚至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就能節省很多“個人成長”的費用。

  6. 同輩間,定期舉辦“同輩案例集體督導”討論會。諮詢師在接待來訪者時,往往存在個人誤區或盲區,在同輩團體中,去呈現和討論每個組員的案例,發揮集體的智慧,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往往會給諮詢師帶來豐厚的收穫。這樣的同輩集體督導,可以節省“一對一”案例督導的很多費用。

  7. 參加同輩之間的“團體成長小組”,在小組中,通過大家的交流互動,能夠發現和解決自己的很多心理問題,這樣也可以大幅度地節省“一對一”個人成長的費用。


六、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做“心理諮詢師”?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專業歌手”!同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比較好的“心理諮詢師”。那麼,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成為合格、成熟的心理諮詢師呢?我認為如下兩點很重要。

首先,看心理學教科書的時候,如同看小說那樣,感覺非常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而且會看得自己都內心澎湃,熱血沸騰;越看越想看,一點兒都不累。

其次,喜歡和別人聊天,對人有興趣,很容易理解別人在說什麼,並且能夠體會到別人此刻的內心感受。這表明你具有與他人共情的天然人格素質。共情,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人性特點,是人際溝通的基本能力,是人格是否發育成熟的表現。但是,對心理諮詢師的共情能力,要比對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心理諮詢師最難培訓的操作技能就是共情能力。共情,不是我自己以為我已經理解他了,而是我的共情和理解,能夠得到來訪者的認可,他會激動地說“太對了,你太理解我了,我就是這樣的! ”

如果你具有上述這兩種能力,如果你選擇將來以心理諮詢師為職業,就會比別人更有先天優勢,因為你花比別人更少的氣力,就能讀懂更多的心理學著作,並能在臨床上取得比別人更佳的心理治療諮詢效果。


七、心理諮詢師,自身心理都健康嗎?是否也具有心理創傷?

心理諮詢師,是人類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心理諮詢師一定是心理最健康、人格最健全的人嗎?心理諮詢師,是否也會有自身的心理創傷呢?有過心理創傷的人,能否選擇從事心理諮詢職業呢?

“人,注定在創傷中前行(曾奇峰名言)。”

每個人都是一波三折,在經受各種挫折中長大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算是“需要接受心理諮詢幫助的來訪者(病人)”呢?哪些人,經歷了創傷,卻可以去做心理諮詢師呢?我大致可以這樣說:經歷了創傷,但是,還沒有走出創傷的人,現在仍然有很多適應現實的困難者,就要去做“來訪者”;經歷了創傷,已經從創傷中走出來的人,能夠比較好地適應現實環境者,就可以去選擇做“心理諮詢師”。

心理治療師,就一定比病人更加心理健康嗎?不見得。因為,治療師的心理創傷或人格問題,可能跟來訪者是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方面,他在自身心理創傷之外的其它方面,心理功能是相對完好的,所以,他可以“帶病堅持工作”,幫助病人。如果治療師自身心理創傷跟病人是相同的程度、相同的方面,如果某個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剛好擊中了心理治療師的個人心理癥結,那麼,這個心理治療師就往往難以做得好,難以有效地幫助病人。因此,心理治療/諮詢師在從業過程中,最好要一直都去做個人分析,才能更好地服務於每一位來訪者,包括特殊類型的病人。

如果你還沒有走出創傷,正處於創傷中,我建議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去做“來訪者(病人)”吧,去尋求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幫助,不要諱疾忌醫,不要著急去當“心理諮詢師”,那樣,你會更加困難,因為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自身的心理創傷經常會被來訪者扎中要害,被來訪者激發出來,會導致心理諮詢工作出偏,讓自己和來訪者都受到傷害。


八、病人能成為心理諮詢師嗎?諮詢師要成為“病人”嗎?

中國有句老話:“久病成醫”。

我經常聽說:某某來訪者,經過諮詢師的幫助,最後,他“痊癒”了,參加了勞動部諮詢師考試,拿到了資格證書,……來訪者,或“病人”為什麼不去尋求心理諮詢或治療的幫助,為什麼一定要成為心理諮詢師呢?其中可能的緣由是:首先,他們曾經苦苦地想要找到心理諮詢師得到有效的心理諮詢幫助。但是,他們最終發現,現有的心理諮詢師太少,水平太低,難以給他們有效的幫助。其次,他們做心理諮詢的費用,遠遠大於他們考心理諮詢師證書的費用;再次,當他們拿到“心理諮詢師證書”之後,他們參加了很多的受訓課程,有的還接受了“個人成長、個人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緩解。其中,也包含著諱疾忌醫的“否認”和“反向形成”的防禦機制。

長期接受心理治療與諮詢的來訪者或病人,在經過治療與諮詢之後,究竟能否成為心理諮詢師?

這不是沒有可能!客體關係理論的代表人物,克萊因,就曾經是“病人”,後來,她努力學習,經過培訓和自我成長,變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師”。

我們1997年參加中德班精神分析組培訓的時候,德國老師告訴我們,心理治療師,要接受800次的個人體驗;病人要接受800次的長程精神分析治療。我們中國學員問德國老師:如果病人在接受了800次的精神分析治療之後,病人能否就已經變成了“心理治療師”(久病成醫),並且能夠給別人做心理治療了呢?德國老師回答得既認真又幽默:病人在接受了800小時的治療之後,他還要另外再接受800小時的個人分析,才能成為心理治療師。

有的人問我:你看,我這輩子能否成為“心理治療師”?

我回答說:肯定可以!但是,需要接受培訓,“玉不琢不成器”。在你接受培訓的時候,就看你自身的人格,距離“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要求有多大差距啦;如果差距小,稍微一打磨,你就成了;如果差距大,就需要長期的、耐心而緩慢地,打磨很多年,也許20年,也許50年,也許需要打磨100年,……。

治療師,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治療師,就需要共情病人,深切體會病人的內心感受,首先要“成為病人”,然後才能對病人有所幫助。(恕不冗敘,推薦您去閱讀蘇曉波早年撰寫的一篇文章《成為“病人”》)


九、心理諮詢師究竟“出賣”了什麼?

去找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來訪者往往會覺得:心理諮詢師什麼也沒幹,甚至都沒有跟我說什麼,竟然還收我那麼多錢!

心理諮詢師,究竟在出賣什麼?

其實,心理諮詢會談,需要場地,場地需要租金,這是收費的一個理由。

心理諮詢師,以諮詢為業,要掙錢養家,即使他什麼也沒有說,他只是坐在那裡靜靜地傾聽和陪伴你,也是有人力成本的。心理諮詢師,起碼出賣了體力和腦力勞動。

心理諮詢師所具有的專業助人能力,諮詢師在接受專業培訓的時候,也是要交學費的,是有成本支出的。

來訪者會說:“我難過的時候,我去找普通朋友聊天,都不收我任何費用,還可以跟我連續聊幾個小時呢!”我說:“是啊,可是,朋友聊天的時候,你的朋友很難做到認真地傾聽,他們往往缺少心理專業知識和技能,往往只會簡單地說一句'你別想了',隨後,他就去忙別的去了;朋友也沒有義務連續多次地陪你聊天,他忙的時候,就顧不上你了。再說,朋友可沒有為你的隱私保密的義務,朋友跟你之間,會有更多複雜的利益關係,很難做到像心理諮詢師那樣地公正客觀,朋友更缺少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技能,難以在內心深處幫到你。所有這些,都是心理諮詢師要收取諮詢費用的一些理由。” 心理諮詢師,賣藝不賣身。心理諮詢師,究竟出賣了什麼?

心理諮詢師是來訪者心靈層面上的“妓女”。

文雅一點的說法是:心理諮詢師用生命陪伴你成長。從根本上來說,心理諮詢師出賣的是對來訪者的“大愛”,因為只有“愛”,才是治愈所有心理創傷和心理障礙的唯一良藥!


十、心理諮詢的收費,如何定價?

目前,在各個公立醫院,心理治療的收費都非常低,幾十元到一百元/次。這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定價,它完全沒有反映出心理治療師的真實勞動價值或技術含量。這麼低的價格,使得很多來訪者願意到醫院來做心理治療和諮詢,但是,到了醫院,他會發現,即使正規的大醫院,也只有少數幾個醫生在做心理治療,這麼低的價格,這麼費心的工作,幾乎沒有多少醫生願意從事這項業務;由於開展心理治療的醫生太少,所以,遠遠無法滿足病人的就醫需要。很多病人去搶著掛僅有的幾位心理治療師的門診號,就會出現“掛號不貴,但是掛號難”的問題,即使掛上一次號,進行了一次心理會談,下一次就不知道要隔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才能再掛上一次啦,難以保證心理治療的連續進行。如果醫生採取約診的方法,來保證會談的連續進行,那麼,就會只有少數幾位病人能更得到這麼“優惠的心理治療服務”,更多的病人幾乎永遠都掛不上號啦。

造成這樣的局面,不是醫生個人的問題,而是衛生管理的一個難題,有待將來官方從衛生管理的角度給予解決。

心理諮詢師,可以在社會上開“心理諮詢機構”,或者作為簽約諮詢師,就職於某個心理諮詢機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般每次心理諮詢的價格會在500元至1000元不等,這其中包含房屋租金、秘書工資等成本。兼職簽約諮詢師要與老闆四六分成,所以,心理諮詢師做一次心理會談,個人能夠得到200至400元的實際收入。按照每個星期接待15人次計算,其每週的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

每次會談的心理諮詢費,其價格是如何制定的呢?當然是依照市場定位的。但是,這其中也有基本規律可循。世界各國,心理諮詢的價格,一般有如下規律:當地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拿來做心理諮詢,是當地居民所能承擔的諮詢價格。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統計局公佈了2013年度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9521元,月平均工資為5793元,為了方便,就算是人均月收入為6000元吧。

那麼,來訪者所能夠承擔的心理諮詢費,是其月收入的一半,即,每個月能夠拿出3000元來做心理治療與諮詢;如果按照每週一次會談,一個月會談四次的話,每次會談的價格大致是在750元左右。

所以,現在北京市的心理諮詢機構,每次心理諮詢會談的收費價格一般會在500元至1000元之間。

諮詢師,如果每個星期接待15人次的來訪者,那麼,心理諮詢師的收入大致是多少呢?去除老闆的提成,心理諮詢師的個人經濟收入,一般是當地居民收入的三倍左右。


十一、心理諮詢師,有哪些經濟收入來源?心理諮詢師如何自我保健,安排工作和生活?

在美國,心理諮詢師,80%以上的人都在個體開業,大約不到20%的人會在學校或醫院供職。即使私人開業的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他們也往往在心理諮詢工作時間之外,去高校講課,或從事一些其它公益活動或有經濟收益的社會活動,包括從事諮詢師的專業培訓、案例督導、個人成長等。

世界上,關於心理諮詢工作,有一些基本的約定。比如,每次心理會談時間為40至50分鐘,就像是學校裡,每節課的時間是50分鐘。為什麼要規定50分鐘呢?因為,少於50分鐘,往往會談中,會感到時間不夠用;而超過50分鐘,即使說了更多,來訪者卻難以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這些會談的內容。

心理諮詢師,每週工作多少小時,就算是“滿負荷”的呢?世界各國通行的標準週工作時數是不能超過15人次(或小時)。為什麼要有這個限定呢?因為,如果心理諮詢師每週工作超過15人次的會談,無論他自身原本多麼的心理健康,由於超負荷的工作,都會給他的情緒甚至是人格造成心理損害的。諮詢師自身的心理如果因工作壓力大而造成損害,會降低他接待來訪者的諮詢質量或效果,甚至會造成來訪者的心理損害。

心理諮詢師,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也為了更有效地幫助來訪者,我的建議是:心理諮詢師一定要做到,每週心理諮詢工作會談不要超過15人次或小時,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從事心理諮詢會談,否則,自身會出問題的,甚至會出大問題的!心理諮詢師,比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半個身子在業內,另外半個身子在業外”,或者叫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每周有一半的時間從事專業工作,另外一半的時間從事心理諮詢會談之外的工作;盡量做到“同事之外有朋友,專業之外有生活。”


十二、對中國《精神衛生法》的簡單評論

《精神衛生法》,經歷了幾十年的醞釀,終於在2012年10月26日通過,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精神衛生法,涉及到了“心理治療與諮詢”職業。
其中有幾條重要的相關規定:

第二十三條心理諮詢人員應當提高業務素質,遵守執業規範,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化的心理諮詢服務。
心理諮詢人員不得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
心理諮詢人員發現接受諮詢的人員可能患有精神障礙的,應當建議其到符合本法規定的醫療機構就診。
心理諮詢人員應當尊重接受諮詢人員的隱私,並為其保守秘密。

第五十一條心理治療活動應當在醫療機構內開展。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不得從事精神障礙的診斷,不得為精神障礙患者開具處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療。心理治療的技術規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製定。
第六十五條綜合性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開設精神科門診或者心理治療門診,提高精神障礙預防、診斷、治療能力。
第七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吊銷執業證書或者營業執照:
(一)心理諮詢人員從事心理治療或者精神障礙的診斷、治療的;
(二)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在醫療機構以外開展心理治療活動的;
(三)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從事精神障礙的診斷的;
(四)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為精神障礙患者開具處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療的。
心理諮詢人員、專門從事心理治療的人員在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活動中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對於精神衛生法的上述有關規定,我的解讀是:精神衛生法,好處是明確了“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各自的工作對象、工作任務、邊界、責任範圍,從業地點和上屬管理部門,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製造了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工作的割裂(splitting)”,製造了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之間的對立,非白即黑!

今年的世界衛生日,有專家稱,中國13億人口,總共有精神障礙患者1.7億人。精神衛生法,把病人圈定在醫療機構內做心理治療,我不知道衛生管理部門和醫院,將來是否真的能夠擔當起為病人提供足夠、有效心理治療幫助的社會責任呢?我們拭目以待。

我的最大困惑是:難道,被精神科診斷為某種疾病的精神科病人,只能在醫院接受心理治療嗎?他們就無法同時得到醫療機構外的心理諮詢幫助嗎?這樣的法律規定,顯然是有問題的,既存在學術概念、學理問題,也存在行政條塊分割、現實操作和管理問題。

2012 年出台的精神衛生法,在製定過程中,我一直都沒有去主動參與。最後,當我看到頒佈出來的《精神衛生法》的時候,我覺得其中有很多遺憾和有待將來完善的地方。但是,為時已晚!

我希望,將來精神衛生法會修,到時候我一定要主動參與修訂,特別是要修訂心理治療與諮詢等的相關條款,我現在已經準備好了最關鍵的修訂要點,即,“病人在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師提供心理治療的同時,完全可以接受心理諮詢師所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幫助。”


結束語

好多年前,我就想:心理治療與諮詢,這個工作太好了,最大的好處不是幫助來訪者或病人解決了心理問題,而是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了。我就想,經過一些年的努力,等有一天,我把自己整明白了、整健康了,我就改行幹別的,因為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實在是太辛苦了,甚至難以維繫生計。很多年過後,卻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越整越多,小問題解決了,更大個兒的心理問題隨之被發現,這些更大、更深層的問題,往往是每個個體內心深處更根本、更普遍人性的東西,或者叫做:“集體無意識”。個人成長,是一個不斷自省和逐漸自我完善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現在年齡大了,我發現自己除了能夠繼續從事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工作,別的也做不了啦,現在讓我改行去做別的專業,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在退休前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我也只能死心塌地地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這個專業,爭取多幫助一些來訪者或病人,多培養一些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現在,我非常希望選擇進入心理治療與諮詢行業的諮詢師和治療師同道們,能夠在未來的中國大展宏圖,促進國民的心理健康,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和人生理想。

2014 年11月6日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特別說明: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多謝!)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f793d0102v87f.html

回125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方案評估方法在家庭暴力加害人處遇成效評估研究的運用
找回你內心的「獅子吼」
寫給未來的“心理諮詢師”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