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專欄文章 Jun. 23 Sun. 2013
霸凌,小時候不處理,長大更糟糕

文/羅秋怡

大部分的人以為「霸凌別人的人很強」,其實,他們心裡有一塊弱小的區域,必須藉由欺負他人,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是強大的。

長期以來,他們不能用和他人和平的方式,來與人共處,反而發展出文明人類早已經收起來的「動物性」,用強欺弱的方式,來顯現自己還有點用。不然讓霸凌者離開依附的羽翼,成為單獨一個人時,就會感覺自己竟是如此的孤單與蒼白。

霸凌者還有一個特色,他們的語言是簡化而粗鄙的。大部分在童年時有學習上的困擾,可能常寫錯字、無法拼音、作文的句子零落得無法成文。他們可以成為一些人擁護的大哥大姊,跟他們較為野蠻大膽的行為有關。因為衝動,敢挑戰權威,無理的行徑與一般常態差異太大,所以很容易吸引到想做卻不敢做的同伴。

霸凌是多重因素的結果,改善霸凌,絕非隔離一途可以解決!學者研究影響霸凌的因素,包含生理、父母特質、家庭、社會認知、同儕、社會環境、媒體、師生關係、學習問題等多重面向。 最早在12歲之前發生的早期攻擊行為,家長坐視不管,或因忙於生計、或因父母婚姻破滅、家庭結構崩解;家庭成員有吸毒犯罪等前科;失當行為沒被當下處理,致使攻擊行為繼續惡化,隨之來到了青春期。

當孩子失去家庭的持續滋養保護,很容易靠向不良同儕,成群結黨,壯大聲勢,衍生成系統性的社會犯罪問題。根據統計,校園霸凌的男性,通常到24歲,大約40%的人,有高達3次或以上的犯罪紀錄。這個數據告訴我們,霸凌小時候不處理,長大更糟糕。

根據教育部2010年的調查指出:國中生曾遭霸凌的比率為2%,若以95萬名國中生來計算,應該有一兩萬人,但以往教育部每年校安通報卻只有幾十件。

可見大部分的人是以「息事寧人」、「寬容以待」任由霸凌發展,最後可能致使一些無辜受害者,犧牲了安全的基本人權。或者更嚴重的,會使旁觀者目睹暴力,在攻擊環境中學習模仿,假以時日,極可能從被害者、旁觀者,進身為加害者,使得生命受威脅的不安全感,呈倍數增加。

霸凌就發生在我們周遭,但我們不一定敢制止。本書除了要幫忙大家瞭解霸凌者的心態,也要為被霸凌者這種不愉快的人生經驗發聲:因為那些被欺負者,之所以被欺負,絕不是因為那些被欺負的理由而該被欺負,更多是霸凌者所持的理由,根本稱不上是為理由,以及社會中的無知與誤解造成的。

我呼籲還在受霸凌之苦的孩子與每一個人,愛他的朋友與家人,伸出支持的援手,不要當無聲的旁觀者,因為只有勇者站出來,才可能化解霸凌的現象。

這是我出版這本書的目的,也是衷心的期盼和祝福:給我們大家的孩子,一個安全的成長、與求學環境!

本文為【長大後,最希望忘卻的記憶 校園霸凌】書序。

回109期電子報



 
 
更多文章
司法心理師自我照顧之策略
宽恕的幸福评电影 《我们的幸福时光》
霸凌,小時候不處理,長大更糟糕
諮商輔導手札──壬辰年榖雨卷(5之4)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