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理治療暨心理衛生聯合會電子報


期以這份電子報:
  為專業同好印心證境;
  為志學後生燈引前路;
  為困頓心靈尋啟棲處。


本期目錄

活動

2009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

從災難看國家心理衛生政策:2009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

大會簡章下載

去年聯合年會主題《危機、災難與重建》,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將跨入十週年,又剛巧中國四川的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發生。今年八月八日臺灣南部的水災,接踵而來的N1H1流行風暴,教人不得不思索相同的一個問題:民間的力量,包括大部分的心理工作者,應該還要有怎樣的學習?而國家,特別是政府,又應該提出怎樣的心理衛生相關政策——不只是災難的,但一定要包含災難相關的心理衛生政策?

今年年初,衛生署開始籌劃心理健康辦公室,正要對國家心理衛生政策提出草案。以民間團體為主的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對這件事的參與恐怕更是責無旁貸。八八水災的發生,只是讓我們的討論有一個具體的立足點。

聯合年會已經邁入第七年了。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放眼國際,臺灣社會最可貴的就是民間的力量,而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可以大聲地說:我們是民間力量的一個典型代表。這樣的自我肯定,是每一位心理工作者努力,涓滴而累積出來的。在這裡,讓我們為自己自豪和鼓掌吧!

大會召集人 王浩威

2009年8月

本會最新課程簡介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無論是對剛踏上助人歷程的新手,或是沈穩熟練的資深專業人員而言,文獻的研讀與督導的過程,向來是專業學習與成長最重要的途徑。學會有鑑於此,再度邀請心理治療界的資深前輩——張凱理醫師開授「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課程,竭誠歡迎對於臨床能力有更深企圖的專業人員一同練功。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情緒困擾及危機個案的應用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對於情緒困擾與危機的當事人,於當事人的社會脈絡中,透過技巧,接納與轉化危機夾帶的負面情緒。並聚焦在與危機同存之個人與系統的正向介面,而讓危機有可能轉化為一種具有「令人成長疼痛」的轉機。而此即為本工作坊的課程重點與目標。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二季)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這早已琅琅上口的人名與詞彙,我們真正瞭解多少?

2009年,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盛情邀請學貫精神分析、哲學、與文學領域的臺大外文系沈志中老師開課,回到傳統的課堂裡一起細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典;豎耳聆聽以佛洛伊德文本為基礎的精神分析,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訊息。

家族治療研討會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的「家族治療小組」歷經一年來的討論,籌備了此次研討會。此一系列研討會首先從單親家庭與繼親家庭開始。我們邀請了國內著名的四位家族治療師代表,透過文字、影像與實作,重現其不同取向的治療現場,並邀請國內數位資深家族治療師藉著演講與對談,呈現不同層次的思考。

貝克認知治療工作坊 新增!

本課程除將快速回顧基本技術外,會先聚焦於澄清國內對認知治療之迷思與誤解,並以實例講解認知治療如何處理,過去國內專業人士誤解其不重視的「治療同盟」、「移情」、「反移情」等治療議題;本課程並將提供認知治療之進階技術,以增進參加學員對認知治療之了解及如何實際運作其技術。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園藝治療」就是用「園藝」來「治療」人,利用種植和製作與植物有關的園藝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治療的對象包括老人、小孩、智障者、坐輪椅等行動不便者、精神出狀況的精神障礙者,甚至還可以幫助受創的家暴婦女。它可以是身體的復健,可以是精神的安撫,更可以是一種生命教育。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新增!

經過國內外30餘年的實證研究顯示,目前最具療效的介入方法為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不論我們的個案是否正接受藥物治療。這是一個以睡眠行為醫學為基礎,心理學原理為輔,並在治療前後反覆進行評估的治療方式。透過兩天的工作坊,學員可以學習到失眠的病理機制,睡眠相關問題,改善失眠的方法,以及失眠藥物治療的減藥策略。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2009年課程預定表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地點
9/5-12/5 「個別動力心理治療:治療室內/治療室外」講座與團體督導 張凱理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6樓
9/19-9/20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進階工作坊 許維素 政大公企暨公教中心C-103教室
9/24-12/24 精神分析講座——重返佛洛伊德原典(第二季) 沈志中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5樓501教室
9/26-9/27 家族治療研討會 王浩威等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至善樓B1國際會議廳
10/18 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會 新增! 凃冠如
鍾秀櫻
樊雪春
楊蓓
王浩威
白美正
謝碧玲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10/24 貝克認知治療工作坊 新增! 陳若璋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建國本部504教室
11/7-11/8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黃盛璘 臺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
11/14-11/15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工作坊 新增! 楊建銘、周舒翎 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八樓803教室
12/5-12/6 2009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 全體會員 實踐大學

沈志中老師精神分析講座的課程進度稍有落後,但不超過一堂課。關於上課進度,請詢問其他報名上課的學員。

國際研討會

日期 主題 附註
9/18-9/20 2009第二屆中國精神分析大會 於中國上海舉辦,大會主題為「現代化進程中的精神分析」。
12/9-12/13 Evolution of Psychotherapy 2009 Conference 於Anaheim,California舉辦,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有意參加者可參考由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提供的報名資訊及相關優惠。
2010/7/11-7/16 2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 第27屆國際應用心理學研討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辦。

友會專業課程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11/11 臺北2009講座(臨床文本)秋季班 楊明敏等
9/2-12/23 臺北2009講座(佛洛伊德)秋季班 劉佳昌等
9/9-12/2 精神分析臺中2009講座秋季班 劉佳昌等

臺灣心理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6-9/27 臺灣心理學會第四十八屆年會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3/4-12/16 家族治療訓練督導班 李維榕
5/23-5/24
10/24-10/25
2010/3/20-3/21
系統取向治療訓練課程 吳麗娟等
4/15起 心理治療高階督導班 王浩威等
4/25-8/1
10/3-2010/1/23
藝術治療督導班 陸雅青
5/2-5/3
10/10-10/11
家族治療訓練工作坊 李維榕

臺灣沙遊治療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0 2009年秋季北部沙遊治療個案研討會 王孟心等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19 諮商心理師的生涯規劃與專業發展 林家興等

臺灣遊戲治療學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25-12/12 遊戲治療深度督導團體 梁培勇等

國立彰化師大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9/4-9/13
2010/1/22-2010/1/31
2010/9/3-2010/9/12
2011/1/21-2011/1/30
2009-2011心理劇專業訓練工作坊 Glenn Sammis
賴念華
鄒繼礎

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8/19-10/7 助人技巧與同理心技術初階班 涂瑞玲
10/24-10/25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初階) 武自珍
11/7-11/8 理性情緒治療工作坊(進階) 武自珍
11/21-11/22 遊戲治療暨助人技巧體驗工作坊 陳意文
12/12-12/13 失落陪伴體驗工作坊 蘇絢慧

財團法人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日期 主題 與會人士
10/10-10/13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二)——應用於個人、伴侶及家族治療 John Banmen
11/27-11/29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二) 沈明瑩等
2010/4/15-4/18 薩提爾系統轉化治療模式專業訓練——應用於個人諮商(三) John Banmen等

呂旭立基金會另有提供自我探索、壓力抒解、及創意開發等課程。請參閱:呂旭立基金會2009年課程總表

學會事務

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會

本會心理治療華山論劍——個案研討會因故改期,暫定改至10/18舉辦。敬請繼續支持。

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

本會園藝治療工作坊(臺中場)因颱風延期,已確定延至11/7-11/8。謝謝您!

八八水災特輯

向所有參與救災的朋友致敬:救難人員的心理復原

以下短文將介紹救難人員不斷目睹一幕幕生離死別人間慘劇後,可能對自己身心狀態所造成衝擊的面向。當我們在討論「八八水患」受創者時,當注意的是廣義的災難事件受害者,是同時包括各級救難人員和志工。我們可以從下列的簡表,瞭解災難事件受害者的分類。

對象 直接暴露在災區/現場 間接暴露在災區/現場
服務接受者
  1. 受衝擊的生還者
  2. 喪親的受衝擊生還者
  3. 資源流失的受衝擊生還者
  1. 親戚與朋友喪生
  2. 受衝擊的當地或鄰近社區
  3. 廣大社群(曾發生類似經驗,經由媒體報導引發回憶而受影響者,包括網路虛擬社群)
服務提供者
  1. 救難與危機處理服務單位相關人員
  2. 調查與勘驗、視察相關人員
  3. 志工或媒體採訪者
  1. 心理諮詢或相關專業人員
  2. 服務提供者的訓練單位或支持來源
  3. 廣大的基層組織結構,包括各級社福團體

所以,當我們考慮「心理復健」工作,不可忽略參與救災工作的相關人員與其他社會大眾。

閱讀全文

臺灣921到512川震:一位助人者的反思

臺灣921及512川震之後,我有相同的三個反應:一、自我保護。因知道媒體大量報導,可能造成曝露在過度刺激以導致情緒負荷;因此幾乎避開電視,僅從報章網路閱讀,保持自主性,使情緒傷痛得以調節。二、自我設限。兩次地震災情慘烈超過想像,因家庭有責在身,心中清楚自己的投入僅能以短期形式,且以後線支援訓練為主。三、耐心等待。大型災難已成世界矚目與關切的焦點,跨國援助勢在必行,有經驗有心有力者眾多,自己的心願還要靠機緣,每次用心向上天祈禱派遣,終於兩次都在「心理衛生協會」協調下,得以成行。

雖先後相距十年,共通的是我以在如此大規模災難前的初學身份,參與了這兩次的災後心理服務。本文試圖將兩次的學習、經驗,和近二十年來創傷輔導所統整的架構,佐以此次的現場實務記錄,成為這篇災後心理援助的體會及思考。

閱讀全文

災後心理諮商與心理復健工作的倫理考慮

無論是天然的或是人為的,災難對人造成的重創,除了在物質與生理層面之外,心理層面的創傷更是一項無可估量的打擊,因此,災後的心理諮商與心理復健工作是助人專業工作者的一項重大任務與挑戰。由於會遭受心理衝擊與創傷的除了直接曝露在災區現場的生還者與喪親的生還者,以及參與救難與危機處理工作的相關人員之外,還有間接曝露在災區現場的有親戚與朋友喪生的、鄰近社區的以及曾發生類似經驗而經由媒體報導而引發回憶與衝擊的民眾,也包括提供心理諮詢或相關助人服務的工作人員。由於從事災後心理諮商與心理復健工作的助人專業人員也會受到心理衝擊與創傷的影響,因此,從事災後的心理復健工作就有其特別的倫理考慮。

閱讀全文

「藝」心相連到天邊——談藝術治療於八八水災後災民的心靈復健

創傷過後,「藝術」即是「治療」?

莫納克颱風過後,「藝術治療」一詞再度被喚起,誠如在921震災之後,藝術治療因其成效有佳,成為心理療癒的一種處方般。此次的風災至今已屆一個多月,無論救災的過程如何,事實是,災民的安置作業緩慢,多數家園、學校的重建之路未定;因為學校開學,許多孩子被迫與家人分開,而被集中看管遷至陌生的環境求學;災區經濟活動停擺,災區的成人正為著清理家園而努力,不久的將來亦將為如何滿足家庭的生計而煩惱……在此急性期階段和往後的心理重建期,藝術治療如何提供災民心理上的支持?

閱讀全文

專欄

只有一種或多種精神分析?——談唯識學與諮商治療(十二)

「客體包括內在客體和外在客體。內在客體指的是一個心理表象(mental representation)──一個和他人有關的影像(image)、想法(idea)、幻想(fantasy)、感覺(feeling)或記憶(memory)。外在客體則不同,它指的是一個真正的人或真正的東西」顯然的,客體關係理論所區分的內在客體與外在客體,是以心/身或精神╱物質的界線作區隔,或者也可以說是以唯識學所討論的心法與色法來作區別。而如果從唯識的觀點來看,不管是內在客體或外在客體,都攝屬於相分。唯識所探討的「相分有兩種:外相分及內相分。外相分即是眼所觸色塵、耳所觸聲塵、鼻所觸香塵、舌所觸味塵、身所觸觸塵。內相分則由如來藏配合外塵而現起,復由外五塵所生諸法而現法塵相分。」

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心識學】一位學佛人的生活隨筆(三)

也許有人會好奇一件事情,為什麼文章的標題是「日常生活心識學」?一般人大概都聽過「日常生活心理學」這個名詞,但恐怕沒有人聽過「心識學」吧?即使在佛教界內,常聽到的也多是「佛教心理學」或「唯識學」,也查不到「心識學」這個名相。事實上,這一個名詞是從佛教經典,尤其是與唯識相關的經論中所沿用過來的名相。在唯識經論中對於有情眾生的心,其所能展現的功能,會以「心、意、識」來描述及分類,所觸及的自然是有情眾生的八識心王其深淺粗細的差別功能。因此,如果沿用一般人貫稱的「心理學」,可能就會出現像「唯識心理學」這樣的名詞。可是,如果真用了「唯識心理學」這樣的名詞,那就會將「唯識學」貶為一般的世間學問,如此一來可是罪過不輕的。

閱讀全文

翻滾吧!心靈

——在古今中外、詩詞藝術間,盡情翻滾嬉戲,讓心靈能夠充分運動,獲得健康。

搶救《廣島之戀》主角——談災難心理重建

看著八八風災中,一幕幕令人鼻酸的情景,我們為往生者感到遺憾,為倖存者祝福,也為自己感到警惕。畢竟,死亡一向忠實地守候在我們身邊。

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幫助受死亡所驚嚇的自己、或別人呢?

由阿倫‧雷奈(Alain Resnais) 導演,由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以寫《情人》一書聞名於世)編劇的經典名片——《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1959)——似乎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閱讀全文

情定大醫院(十三)——「最佳實習醫生」

古代人要拜師學藝,先砍柴挑水個幾年,也許還沒學到點皮毛。其實,在醫師的養成過程中,也有砍柴挑水的一段,我們叫做「拉鉤」。

有次,參與一檯子宮全切除的手術,手術時間長達五個半小時。在那段時間裡,你就像僵屍般,直直地站著,兩手用力各抓住一支「鉤」——鉤狀器具,用於把腹壁或臟器拉開,便於手術的進行——同時,沒有任何休息。

碰巧,這位主刀的醫師既嚴肅又性急,雖是刀光劍影,手術臺邊共計五人,卻也保持沈默,見不到一般手術過程中的閒扯。

這沈默,也表示主刀醫師何等專注與要求效率。我拉鉤的兩手,雖已經開始出現些微抖動,卻仍不敢懈怠,深怕自己的分心,漫天覆地的沈默,就在他的一聲喝叱下,因而碎裂。

閱讀全文

椅邊絮語

生活隨筆四則

之一 蘇黎世的鐘聲

2009年6月20日,搭乘法航班機前往瑞士蘇黎世。

21日清晨,飛機接近巴黎的上空。透過機窗望去,一抹晨曦異常的美麗。

在我的記憶中,巴黎便有著如此的清新和寧靜。

我們要在巴黎轉機。此次是受蘇黎世榮格學院(Kusnacht)的邀請前來講學的,將有一週三個主題的講座和工作坊。

來到蘇黎世正是週日,我們住在了蘇黎世老城(old city)的一個旅館。傍晚時分,我們出來旅館,繞著蘇黎世湖畔散步。

1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蘇黎世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閱讀全文

好書推薦

拯救莎曼珊:逃離童年創傷的復原旅程
Saving Samantha: A Young Woman's Escape from Childhood Hell

封面圖片:拯救莎曼珊:逃離童年創傷的復原旅程

童年的陰影,如夢魘般不斷在腦海中盤旋、擴大、糾結……
極力想拋卻,卻又揮之不去
這是一本真人實事的震撼小說,以淚水、苦痛、勇氣與堅強交織而成
受虐兒莎曼珊的不堪記憶,為她帶來憂鬱的後遺症
為了突破生命困境,將自己從人間煉獄中拯救出來
她屢敗屢戰,堅持走出自己的路,讓原生家庭的影響徹底遠離
莎曼珊精彩且扣人心弦的成長故事,是活出自我的絕佳見證
更是走出憂鬱症的最佳代言人
莎曼珊的親身經歷,在打開書本的那一剎那,即將感動你我!

作者簡介:莎曼珊‧薇佛(Samantha C. Weaver)

莎曼珊成長於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中。有著嚴重情緒困擾的父親,對於子女極盡虐待。莎曼珊在14歲時,便罹患焦慮症、重度憂鬱症,曾多次企圖自殺。她非常了解要從這種令人沮喪的童年創傷與病症中復原是何等困難。

2006年,莎曼珊26歲時,出版《拯救莎曼珊:逃離童年創傷的復原旅程》,暢談自己如何走過童年創痛、如何與憂鬱症共處以及如何成功走上復原之路。出書後,立即獲得各界重視,成為英國知名的憂鬱症患者代言人,並接受多家全國知名的報章雜誌採訪。她曾受邀為知名網站「電子誌」(EzineArticles)撰寫多篇專題文章,並為作家寫手論壇(Authors & Writers Forum)的版主。

目前莎曼珊正在進行第二本書的寫作,一本有關憂鬱症患者的自助手冊,並透過諮商輔導學院(Institute of Counselling)的遠距修習課程,攻讀諮商文憑。她希望能透過一己之力,幫助其他患者從病痛中康復,重獲意志力及自尊,邁向光明的未來人生。

譯者簡介:江麗美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畢,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新聞暨大眾傳播學院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報紙與電視公司編譯、記者。譯作包括《生與死》、《瑪雅》、《古城夢》、《媒體操控》、《發現亞當斯密》等書 。

當綠葉緩緩落下
On Grief and Grieving

封面圖片:當綠葉緩緩落下

有一位女士說她會帶著孩子去為外公掃墓——雖然孩子們對外公幾乎沒什麼印象。她說:「我坐在墓前,當著孩子的面哭泣。我說了外公的一些往事,說著說著,又哭又笑;我告訴孩子,悲傷就是這樣。平常我什麼事都願意教他們,怎麼能獨漏悲傷?我知道孩子總有一天會經歷失落與死亡,我希望到時候他們能順利地走出陰影。」

本書簡介

臨終關懷之母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在其《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指出了臨終前的五階段: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多年來,事實證明這些階段不只適用於面對死亡,也同樣適用於面對生命歷程中的各種災難。

在本書中,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與《用心去活》的合著者大衛‧凱斯樂,重新檢視這五個階段,希望給予深陷悲傷的人更深的同理與受用的指導。兩位作者的洞見與忠告幫助讀者體認生命本應如此,並找到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作者簡介: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一名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她改變了數百萬人處理死亡、面對臨終病患的方式,同時也是安寧照護運動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著有《用心去活》、《你可以更靠近我》、《天使走過人間》等多本著作,擔任精神科醫師與悲傷諮商師期間對社會多所貢獻,經常提供人道救助,一生獲獎無數;已於二○○四年去世。

作者簡介:大衛‧凱斯樂(David Kessler)

為安寧照護界的先鋒與領袖,幫助過數百位男女臨終病患,與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用心去活》,著有《臨終的需求》。現居加州洛杉磯。

譯者簡介:張美惠

臺大外文系畢,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有《德國短篇小說精選》、《資訊焦慮》、《真實的謊言》、《EQ》、《國家公園之父:蠻荒的繆爾》、《美之為物》、《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離婚後——孩子走過的內心路》、《愛上M型男人》、《重建》等書。

邀稿

好消息,學會為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心得,在經費有限的經營中,特與友好出版社合作,準備各式心理治療相關書籍做為來稿之稿酬。凡投稿經採用者,將贈送本報於「好書推薦」單元中介紹過之書籍。敬請各位讀者不棄酬微,不吝分享,不辭辛勞,不斷投稿。謝謝大家支持本報。

專欄:您想要有自己的專欄嗎?或是您學有專精,不吐不快嗎?本報歡迎同好發揮所長,提供與心理治療相關之不定期或長期專欄。

椅邊絮語:您是心理治療的新手,或是老鳥嗎?歡迎您把心理治療的心路歷程、臨床觀察、或者專業內容寫成文章,使本報成為心理治療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西天取經:您曾經到國外取經嗎?歡迎您將在國外接觸心理衛生、或是心理治療相關的經驗整理成文。讓國內的同好也看得見您的故事!

本報仍在持續摸索與成長。近期特別歡迎下列主題的文章,將優先予以刊載:

若您已有相關文章發表,本報亦接受轉載,或以文摘形式收錄。目前轉載文章恕不提供贈書作為稿酬,但本報可於報內提供連結或說明,俾使同好作進一步交流。

本報歡迎任何形式之稿件,字數不限。來稿請寄:

臺北市大安區106麗水街28號6樓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
網址:http://www.tap.org.tw/

投稿得以筆名發表。來稿中仍請註明真實身份,以便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