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時事我見 June 19 Sun 2011
塑化人生

遍佈大街小巷的便利超商和茶飲店,在台灣的分佈密度雙雙高居世界第一,甚至成為島國不分城鄉的特色街景。不論是席捲零售市場的跨國超商,還是本土飲食文化輸出代表作的手搖茶飲,在街頭巷尾爭輝的它們都深深嵌入庶民生活,成為多數人的日常消費模式。正因為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經驗,所以當塑化劑的疑雲罩頂,那些被認證為「衛生」、「安全」(相對於雜貨店和攤販冷飲?)的商品突然危機重重,整個社會感受到的衝擊就更為直接且廣泛。

就像是被信賴關係無預警地背叛(而且已經背叛了20年),事件爆發後民間在信心危機中惶惶不可終日,而官方則祭出霹靂手段來宣示決心,企圖挽回流失的信任默契。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不僅出現在311核災後的日本社會,早前的H1N1、三聚氰胺以及SARS事件,也都引發輿論對既存機制以及因應處置的強烈質疑。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針對類似事件曾提出「風險社會」的分析概念,認為以現代性及經濟發展邏輯所組構起來的現代社會,其實在各環節都滲透著難以預測卻影響深遠的大量風險。這些風險不像地震、颱風等大自然破壞力量,而是和人類目前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它可能關乎一種創新的科學技術、未曾出現的經濟模式,抑或政府機關的治理方法。以塑化劑風波為例,可觀的飲料市場促發了濃縮果汁的出現,業者藉以降低成本並加快銷售速度,從而維持其連鎖系統的獲益;而政府機關則隱然在經濟發展的治理邏輯下,樂於提供驗證、配合演出。一旦這些緊扣的環節出現漏洞,有可能引發整套機制的連鎖崩解,進而使社會陷入高風險狀態。

「風險社會」理論也預測,危機的爆發將導致更多專家和人為機制的投入,進一步藉科學、法律、政治等等手段來讓瀕臨崩壞的體系回穩。然而,這些以相同邏輯所建構的新機制或許可以平息風波,但也同時在愈形複雜的系統中置入更多的風險因子。近來的媒體上,我們的確看到諸多專家的亮相,立法部門也揚言從嚴、從重修法,而行政單位除了展現查緝決心,益趨複雜的「科學」檢驗流程自然是可預見的走向。至於這些「新知識」、「新措施」的功效如何,事過境遷後大概也只能留給下一次危機事件來檢驗了。

塑化劑風雲當然不是一齣肥皂劇,它著實影響著每一個人對生活周遭的感覺。據稱許多人因此改喝白開水或轉買現打果汁,以簡化生活步驟來迴避複雜機制的風險。若要正面看待這次事件的積極意義,它除了引發消費者的集體焦慮外,或許也帶出了一個讓整個社會深刻反思的機會:種種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是如何依照特定邏輯而架構起來的?如果可以選擇,我們可以為將來的社會寫一套什麼劇本?(文/黃文弘醫師)

 
 
更多文章
也談「林來瘋」
霧中風景
流動的節日
從兒童團體心理治療歷程中練習承接痛苦與涵容黑暗力量
2011年度死人風雲榜
如果杜鵑不唱歌
飄洋過海的牛角梳
自然與心靈:陸前高田一本松
最新關係焦點:父子關係!
賈伯斯之死—大家一起hungry and foolish
蘋果的滋味
放榜後的一場筵席
抱歉!我失約了!
洩密者
想像愛滋器官移植後的救贖
魔獸世界
北海憶師
Little Monster
尋找學習心理治療的地圖
楊梅的滋味
塑化人生
講台與講師的背後
績優?資優?
預言‧寓言
毛毛蟲歲月
起心動念間
注視痛苦
園藝如何治療?
那一年,地震與我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