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會   時事我見   電 子 報   藝術治療   海外傳真   相關書籍  
 
海外傳真 Sep. 18 Fri. 2015
荊棘中的希望

文/朱惠英 (The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at Forest Institute博士班)

在高度戒護程度的綠灣監獄的隔離監裡,我跟著一位心理師,觀察她和一位個案的會談。因為是隔離監,個案在離開他的牢房時,手銬腳鐐都會穿戴著,等進到會談室,個案就被銬在他的坐椅上。隔離監的會談室設計考慮安全性的問題,所以在個案和會談者的座位之間,距離比一般會談室的空間大了許多,且個案手上的手銬就銬在座椅旁,個案的座椅是固定式釘牢在地上,這些都是防範受刑人突然暴衝過來的預防設計。隔離監的中央台就在會談室旁邊,裡面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看到會談室的動靜。

表現良好,沒有行為問題的受刑人才能離開舍房進行會談。心理師要如何和隔離監的受刑人進行會談,通常要看戒護人員的判斷而定。若是戒護人員擔心安全問題,受刑人就會被帶到空間較小,有厚厚的壓克力玻璃相隔的會談室,心理師透過麥克風和個案進行會談。若是受刑人表現不佳或是不穩定,通常心理師就只能在他的舍房門前簡短談話,此時還要忍受其他舍房受刑人傳出來的噪音或是冷嘲熱諷的言語,像是:「Dr.某某,你不要再裝了,你根本不在乎我們」,個案沒有隱私也無法專心談話。

監獄這環境不斷的提醒你,這些人很危險,不要輕信他們的話語,不要被利用。堅定拒絕的姿態,是戒護人員的基本態度。『凡事都先告訴你不行,反正後來若是發現你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可以再改變我的決定,此時你會感謝我而不是恨我。但我若是先答應你的要求,後來發現有問題時再來取消答應你的事項,這時你就會恨我了。』,這是戒護人員的管理邏輯,先拒絕你再說,然而經常看見個案的負面情緒,就是在這種常態性被否定或是否決的互動下產生。

心理專業人員則常在這相信與懷疑兩者之間來回擺盪。在監獄和受刑人工作,不用太久就會知道,不能太相信個案告訴你的話,要多方查證才能獲得實情。謊話通常是包裹在部分的事實裡,當你面質對方說謊時,他會強調他陳述的事實部份,忽略自己說的謊言,意圖借此為自己的不誠實開脫。真真假假的話語,包含著個案刻意的矇騙,下意識的隱藏以及力圖呈現出的自我樣貌。其中包含有人格違常的運作、有防衛機轉的成份、也有認知扭曲下的偏離事實。做心理工作的我們,還會努力去了解背後的動機何在,但是從事戒護管理工作的人員沒那份閒情,他們都是從人性最惡的角度去看待受刑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確實得要比受刑人想的更多才行。

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心漸漸地也會變得冷酷(或說是冷靜?)起來,聽見個案的故事時不再立即地湧出情感,而是像有台謊言偵測器,在腦中不停的運轉著,隨時舉起紅旗示警。

但偶爾,心中那塊柔軟的地方會被觸碰到。

「這傢伙不過就是個大一號的青少年啊!」,看著眼前上著手銬,對著他的心理師侃侃而談的個案,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邏輯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都和十二、三歲的青少年無異。他讓我想起了許許多多過去工作過的少年,此時一股柔和的情感湧上心頭。

我和兒童青少年個案工作時的情感,是十分自然流暢的,對於和這個年齡層的個案工作,我樂在其中。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我想是因為覺得他們的未來依舊充滿希望,和兒童青少年工作,會感覺到自己投入的心力是值得的。但是成人罪犯的問題經常牽涉到多重議題,除了心理疾病與人格疾患,多年的藥酒癮、複雜的親密關係、問題重重的親子教養問題、待培育的職業技能等,這些問題常常讓我看到個案時,先想到他們未來的問題,而看不到希望。更何況,他們還常常謊話連篇。

「我是因為討厭自己的挫折感,而討厭起工作的對象嗎?」我檢視自己的狀態,自問著。

看著裝腔作勢的成人個案,我在心裡嗤之以鼻;個案對我說他童年受虐的故事,我想的是:「誰童年沒被打過罵過?不要哭哭啼啼了,像個男人好不好?」;藥酒癮多年反覆被關的個案,信誓旦旦的說:「我出去以後一定不會再碰毒品不再喝酒」,我心理的對話是:「最好是有像你講的這麼容易喔!那你前三次被關是怎樣?」。我心裡不看好的聲音,遠大過於相信個案力量的聲音。

但如果,他們其實和青少年無異呢?

和幾位在成人監獄工作多年心理師分享我的看法,他們也認為其實很多成年犯的心智狀態,都還是和青少年差不多。有位同事這麼說,他認為越早進入司法矯治系統的人,其心智與情緒的發展的停滯就越早。姑且不論這看法是否有事實依據,但我確實是看見不少人,即便成年了,依舊是用那受困的少年姿態,本能反應式地和周遭對抗著。他們就像是長滿刺的荊棘,不斷地扎著身邊的人讓人痛,讓人不敢靠近,而他們自己卻呼喊著孤單、渴望感受到溫暖。

想著這些成人個案不過就是大一號的青少年,讓我在就像是儲存容量即將爆掉之際,突然多出了許多空間,可以繼續承接著個案的狀態。一天一天,我在對於治療成年受刑人個案的信念上,越來越接近我想要的心口合一。誰知我所認為的荊棘之地,不會是片玫瑰園呢?

就算不是每株都開花,我……至少帶著希望,繼續澆灌著。

(原刊於作者網誌,經同意授權刊登)

 
 
更多文章
監獄中的監獄──隔離監
慾望
舊金山灣區心理實習—我見我思
荊棘中的希望
鱷魚的眼淚
一則兒童心理治療工作的片段
兒童心理治療師的昔與今
為何聰明人會做糊塗事?
塔維斯托克的兒童治療師訓練
過關斬將的美國臨床心理博班訓練
要不要當場寫病歷?從精神分析角度談起
英國的食物
超時空博士與精神分析 Doctor Who & Psychoanalysis
聽大衛.貝爾談精神分析
幼兒觀察:新書發表會紀實
治療沒有假期?The Holiday
除了反對,你還能怎樣表達意見?
從「過動症被過度診斷!」新聞談起
西北倫敦生活指南之一:吃住在塔維斯托克周圍
近半世紀的貢獻Margaret Rustin的退休慶祝活動
Let's talk in English.在倫敦,大家不見得都在說英文
天使之城的紅磚屋—洛杉磯榮格學院簡介
塔維斯托克:一段歷史 (下)
塔維斯托克:一段歷史 (上)
在倫敦Tavistock中心的一天
精神分析的限制
我與心理治療研究盛會之相遇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在瑞士與榮格一起散步
John Beebe主講與夢中的自我相遇&惡夢的意圖
我與曼陀羅的故事--「彩繪心靈」課程有感
 
 
 
 
案字號:臺內社字第9079637號 會址:(106)臺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 劃撥帳號:42115501
電話:(02)2392-3528分機22 傳真:(02)2392-5908 電子郵件:tap79637@ms71.hinet.net